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小饼 金笔奖|从罕见病到常见病,补体药物开疆拓土

金笔奖|从罕见病到常见病,补体药物开疆拓土

热门推荐: 金笔奖 补体药物 C3G
作者:小饼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5-15
近年来补体药物的研发进入快车道,其适应症范围也在逐步拓展。

2025金笔奖入围作品

       在创新药市场中,补体药物是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研发壁垒较高的一个赛道。但鉴于其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补体药物的研发进入快车道,其适应症范围也在逐步拓展。

       近日,诺华的补体因子B(CFB)抑制剂伊普可泮(Iptacopan,Fabhalta)获NMPA批准,用于成人C3肾小球病(C3G)的治疗,这是补体药物在肾病治疗领域解锁的又一块拼图。该适应症的获批,彰显了补体药物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将其研发热度再次掀起。

       伊普可泮的适应症版图

       伊普可泮是一款同类首 创的CFB抑制剂,通过与补体旁路途径中的FB结合,调节C3的裂解、下游效应物的产生和末端途径的放大,控制C3b介导的血管外溶血和末端补体介导的血管内溶血。

       2023年12月,伊普可泮首次获FDA批准,治疗成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PNH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口1~10例,已被纳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骨髓衰竭和高风险并发血栓等,虽为良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但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补体抑制剂获批前,PNH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红细胞输注、补充造血原料、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是传统支持治疗疗效有限,多数患者无法摆脱输血依赖,且患者10年总生存率仅70.7%~77.6%,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伊普可泮的上市,改变了PNH的治疗局面。在APPOINT-PNH研究中,在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成人PNH患者中,给予伊普可泮单药治疗后,92%的患者在未输注红细胞的情况下血红蛋白水平相较基线增加≥2g/dL,近2/3患者的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12g/dL),98%的患者避免输血。同时,患者的疲劳症状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而且伊普可泮避免患者不断往返于居住地和医院,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使PNH从一个几乎不可治愈、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转变为可接受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2024年8月,FDA再次批准伊普可泮新适应症,用于降低成人IgA肾病(IgAN)患者的蛋白尿水平,这些患者有疾病迅速进展的风险。IgAN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进行性肾脏疾病。全世界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25人被新诊断为IgAN,由于患者具有持续较高水平的蛋白尿,因此可能在10年内进展为肾衰竭。

       在III期APPLAUSE-IgAN研究中,与安慰剂组相比,伊普可泮组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减少了38.3%(p<0.0001),并减缓了肾功能下降速度。而且伊普可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与既往研究一致。伊普可泮的这一突破性进展,为IgA肾病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025年3月,伊普可泮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C3肾小球病(C3G),以减少蛋白尿。这是第一个获批上市的C3G疗法。

       C3G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进行性肾脏疾病,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每年全球每百万人中约有1-2人确诊。大约一半的C3G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进展为肾衰竭,需要终身透析和/或肾移植。

       在III期APPEAR-C3研究中,评估了伊普可泮(200mg,每日2次)在原发性C3G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伊普可泮可迅速降低蛋白尿,最早在第14天见效,并持续至第12个月。同时,伊普可泮在研究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伊普可泮自上市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已顺利获批三项适应症,曾被行业媒体Evaluate列为10款值得关注的潜在重磅疗法之一。

       打破治疗困局,补体药物围攻罕见病

       补体系统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大约50种蛋白质及蛋白质片段组成,主要由肝脏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增强抗体、吞噬细胞、清除生物体中的微生物和受损细胞、攻击入侵病原体等能力。

       正常情况下,补体处于无活性状态,只有被某些因子激活后才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裂解片段,作用于相应靶细胞的受体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补体被活化后产生大量具有活性的裂解产物如:C1q、C3a、C3b、C5a、C5b-9等。这些裂解产物有介导细胞溶解、调节细胞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和损伤凋亡细胞等生物学效应。

       补体激活途径主要有三条:经典激活(Classical pathway),凝集素激活(Lectin pathway)和旁路激活(Alternative pathway)。

       经典激活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凝集素激活发生在感染早期,机体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释放急性期蛋白MBL,C反应蛋白等。旁路激活是指病原微生物直接从C3激活。

       由于补体网络极其复杂,他在激活与调控之间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因此补体的选择性抑制十分重要,相关药物研发因此困难重重。

       目前已获批上市的补体药物有10款,适应症多集中于PNH等罕见病。2007年,由Alexion(于2020年被阿斯利康收购)研发的Soliris(eculizumab)获批上市,是全球获批的首 款C5补体抑制剂,也成为了当时PNH首个也是唯一的治疗药物。Soliris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罕见病药物之一。目前,除PNH外,Soliris已批准多种罕见病,包括: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aHUS)、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

       2018年,阿斯利康的第二代、长效C5补体抑制剂Ultomiris(ravulizumab)获FDA批准上市。与Soliris相比,Ultomiris每年需要的输液次数减少,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该药已批准的适应症包括PNH和aHUS。Ultomiris的业绩依然不容小觑,2020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0.77亿美元。

       在阿斯利康两款重磅药物影响下,投入补体药物研发的药企越来越多。从2021年开始,补体药物研发进入快车道。2021年5月,Apellis Pharmaceuticals的C3补体抑制剂Empaveli(pegcetacoplan)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PNH成人患者,成为首个FDA批准的用于治疗PNH的C3靶向疗法。

       2021年9月,安进和CSL Vifor共同开发的阿伐可泮(avacopan)获FDA批准上市,用于联合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成人活动性严重ANCA相关血管炎(MPA和GPA)。阿伐可泮是一种补体5a受体(C5aR)拮抗剂,可抑制C5aR和过敏毒素C5a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断C5a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迁移。阿伐可泮是FDA批准的首 款口服补体5a受体拮抗剂。

       2022年,赛诺菲的补体C1s单抗Enjaymo(Sutimlimab)获FDA批准上市,用于冷凝集素病(CAD)患者降低由于溶血导致的红细胞输注需求。Sutimlimab通过阻断经典补体途径中C1s蛋白的功能而发挥抑制溶血的作用,是FDA批准的首 款用于治疗CAD的补体C1s抗体。

       此后几年,安斯泰来的Izervay(avacincaptad pegol)、再生元的Veopoz(Pozelimab)、UCB的Zilbrysq相继获批上市,其中Izervay是一款旨在抑制补体C5蛋白的聚乙二醇化RNA适配体;Veopoz则是一款新一代补体C5单抗;Zilbrysq是一款新型大环肽类C5补体抑制剂。

       总之,目前已上市的补体药物大多采用从罕见血液疾病切入的研发策略,逐步向常见病领域跃迁。

       从罕见病到常见病,补体药物厚积薄发

       由于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补体药物不断向常见病领域探索。

       2023年,Apellis Pharmaceuticals的pegcetacoplan获FDA批准,成为第一款治疗地图样萎缩(GA)的药物。GA是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晚期形式。AMD是一种影响眼后部部分黄斑的疾病,一些AMD患者最终会发展为GA。GA可导致进行性和永久性视力丧失。而且如果患者一只眼睛患有GA,则很有可能在另一只眼睛中也患上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据悉,美国近2000万成年人患有某种形式的年龄相关性AMD,其中有100万人患有GA。全球GA患者人数估计超过500万。Pegcetacoplan在GA上的突破,标志着补体药物在常见病领域的破冰。

       2025年2月,安斯泰来宣布FDA批准其Izervay用于治疗GA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经此次批准,Izervay的给药持续时间再无限制——为医生和患者管理GA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这些成果验证了补体系统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全方位展示补体药物的广泛治疗益处。

       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后,补体药物的开发终于迎来了快速爆发期,靶点从C5拓展到C3、C5a、C1s、CFB等,药物类型也从单克隆抗体拓展到环肽、小分子、核酸药物等,适应症更是从罕见病向常见病拓展。总的来说,补体药物的研发虽然困难,但非常值得持续探索。

       主要参考资料:

       1.https://www.novartis.com/sites/novartis_com/files/q2-2024-investor-presentation.pdf.

       2.Risitano AM, Röth A, Soret J, et al. Addition of iptacopan, an oral factor B inhibitor, to ecu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nocturnal haemoglobinuria and active haemolysis: an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proof-of-concept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1;8(5):e344-e354.

       3.Peffault de Latour R, Röth A, Kulasekararaj AG, et al. Oral Iptacopan Monotherapy in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N Engl J Med. 2024 Mar 14;390(11):994-1008.

       作者简介:@小饼,药学硕士,现为疾控工作人员,每天游走于纷繁复杂的数据里,深感自己渺小的同时,又庆幸能够见证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黄金时代。希望和各位共同学习、提高。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