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乐之 恒瑞新药获批,糖尿病治疗格局或生变?

恒瑞新药获批,糖尿病治疗格局或生变?

作者:乐之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5-05-23
5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发布公告,批准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上市。

药片

       5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发布公告,批准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上市。这款由DPP-4抑制剂瑞格列汀与经典降糖药二甲 双胍组成的复方制剂,旨在通过双重机制协同控糖,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治疗选择。此次获批不仅是恒瑞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更折射出国产创新药从“单打独斗”迈向“联合发力”的研发趋势。

       从单药到复方的突破

       从作用机制来看,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实现了巧妙的 “双效协同”。瑞格列汀作为二肽基肽酶 Ⅳ(DPP - 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 DPP - 4 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当 DPP - 4 酶被抑制后,体内的肠促胰岛激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降解速度减缓 ,它们的血浆浓度得以增加。这两种激素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同时抑制胰岛 α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实现血糖的降低。简单来说,就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同时,减少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两个方向调控血糖。

       而二甲 双胍的作用机制与之互补,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发挥降糖作用。一是减少肝糖生成,通过抑制肝脏内的葡萄糖生成途径,直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二是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率和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三是延缓肠道葡萄糖吸收,减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减少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

       可以说,瑞格列汀侧重于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内分泌角度调控血糖;二甲 双胍则从肝糖生成、外周组织利用和肠道吸收三个层面,全方位减少体内葡萄糖的来源和增加其消耗,两者联用实现了 “源头 + 末端” 双重降糖,覆盖了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多个关键环节。

       除了作用机制的互补,这款复方制剂在剂型上也具有显著优势。它采用了固定剂量组合(FDC)的形式,即将瑞格列汀和二甲 双胍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同一制剂中。对于患者而言,这种剂型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漏服风险。以往,患者如果需要同时服用两种降糖药物,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如忘记服药时间、药物种类繁多难以区分等)而出现漏服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而现在,一片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就包含了两种药物,简化了服药流程,患者只需要按照一天一次或两次的固定频率服用即可,大大提升了用药依从性。

       临床试验表明,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通过两种药物的协同增效,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血糖控制。尤其是针对那些二甲 双胍单药疗效不足或耐受性差的患者,这款复方制剂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潜力。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原本使用二甲 双胍单药治疗但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换用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后,血糖得到了更好的控制,HbA1c 进一步降低,且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这款复方制剂不仅在降糖效果上更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患者对二甲 双胍耐受性不佳的问题,有望让更多 2 型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

       从 “单药独行” 到 “联合作战”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二甲 双胍作为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指南都将其推荐为 2 型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 。

       在糖尿病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二甲 双胍的临床应用凸显出特定局限性。临床观察显示,约23.7%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持续用药5年后出现疗效衰减现象。其根本机制与疾病进展特征密切相关:随着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呈现年均4.2%的功能性衰退。该药物虽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增强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达35%),并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使肝糖输出减少18-22%,却无法阻滞β细胞凋亡相关的FoxO1信号通路异常。当患者C肽水平降至0.8ng/ml以下时,单药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7%)较联合治疗组下降41.6个百分点。这种病理生理演变提示,在疾病进展至β细胞功能失代偿期时,必须通过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补充治疗来实现血糖的精准调控。

       另一方面,胃肠道副作用也是二甲 双胍常见的问题。约有 10% - 20% 的患者在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服药时,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中有金属异味、大便稀薄及腹泻等不适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初期较为明显,虽然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持续用药过程中逐渐适应,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不得不减少药量甚至停药。

       由于这些局限性,临床上约 30% - 40% 的患者在使用二甲 双胍单药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来更好地控制血糖 。联合用药的需求促使了糖尿病治疗方案的不断革新,也推动了复方制剂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DPP - 4 抑制剂与二甲 双胍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治疗方案。以默沙东的捷诺达(西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为例,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使用数据和经验。捷诺达作为新型复方降糖制剂,创新性地整合了西格列汀与二甲 双胍的双重作用机制。该药物通过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精准调节胰岛功能,在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同时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配合二甲 双胍独特的三重代谢调控机制,既能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过度生成,又可提升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两种成分通过互补的药理途径实现多靶点控糖,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显著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兼具胰腺功能调节与代谢改善的优化治疗方案。

       此前,在国内市场,同类的复方制剂多为进口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选择,并且进口药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恒瑞医药此次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的获批上市,不仅丰富了国内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选择,还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对药品价格产生积极影响,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另外,复方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虽然复方制剂的单价可能相对较高,但考虑到减少了药物种类,整体的治疗费用可能并不会增加,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有所降低。这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

       国产创新药崛起,糖尿病百亿市场的 “新变量”

       中国作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长态势令人瞩目。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 1.4 亿 ,其中 2 型糖尿病患者占比 90% 以上。庞大的患者群体,催生出了巨大的控糖药物市场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控糖药物市场规模已超 500 亿元 ,并且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这一市场规模还在持续扩张。

       在控糖药物市场中,复方制剂的占比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以二甲 双胍为基础的复方制剂,凭借其协同增效、提高用药依从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例如,二甲 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在市场上的销售额不断增长,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更有效、更便捷的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 “疗效明确、临床急需” 的复方创新药研发给予了大力支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药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进程。例如,国家加快了创新药的审评审批速度,为创新药的上市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对创新药研发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降低了药企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恒瑞医药凭借瑞格列汀系列产品,已在 DPP - 4 赛道抢占了先机。从单药瑞格列汀的获批,到如今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的上市,恒瑞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不断深耕,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其在研发过程中,注重临床需求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不断优化产品性能,确保产品能够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次瑞格列汀二甲 双胍片的获批,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国产药企正从过去的 “仿制跟跑” 阶段,逐步转向 “创新领跑” 阶段。恒瑞医药的成功,为其他国产药企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企业加大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国产药企开始重视自主研发,积极布局创新药管线,在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等多个治疗领域,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展望未来,联合疗法、长效制剂等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的竞争焦点。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联合多种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治疗,将能够更全面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长效制剂则可以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提高用药依从性,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治疗方式。例如,一些药企正在研发将 DPP - 4 抑制剂、GLP - 1 受体激动剂和二甲 双胍等多种药物组合在一起的复方制剂,以及长效的 DPP - 4 抑制剂和 GLP - 1 受体激动剂等产品,这些产品一旦成功上市,将进一步改变糖尿病治疗的格局。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