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团队开出中国首 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的首张处方。从冻存环境取出的干细胞制剂,历经清洗、质检、包装及全程扫码追溯,于6月6日清晨通过专业冷链箱送往临床一线,正式用于单倍体移植患者的治疗。这一药物由铂生生物研发,主要设计用于治疗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填补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技术空白。更以19800元/次、完整疗程15.8万元的亲民定价,颠覆了全球干细胞治疗的天价困局——仅为美国同类产品Ryoncil单价的1.5%、疗程总价的1.4%。虽说是“亲民”,但对于部分患者来说,15.8万元/疗程仍可能属高成本治疗。
根据统计,国内每年约2万人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约30%-50%发生aGVHD,是治疗需求非常迫切的病症。在睿铂生上市之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耐药性aGVHD的干细胞药物,治疗以现有免疫抑制药物为主,但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明显。如果能进医保,将进一步降低患者负担,提升市场能见度。
跨度百倍的全球价格对比:睿铂生如何实现可及性升级
美国Ryoncil的定价策略曾引发全球震动:单次输注19.4万美元(约138万元人民币),8次疗程总价高达155.2万美元(约1100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睿铂生以完整疗程15.8万元的定价,仅相当于Ryoncil的1.4%。这一“中国定价”的实现依托于三大创新:
1. 成本管控技术革新
华龛生物提供的3D TableTrix®微载体与3D FloTrix® vivaSPIN生物反应器技术,帮助铂生生物实现了干细胞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显著降低单位成本。相较于Ryoncil依赖人工操作的传统培养工艺,国产3D智造平台通过封闭式自动化系统提升产效,使规模化制备成为可能。
2. 支付模式创新
据行业披露,企业正与医保部门磋商“疗效分期付款”方案:患者先支付基础费用,治疗无效可申请部分退款。这一风险共担模式既缓解患者支付压力,也倒逼企业提升产品有效性。
3. 政府补贴缓解研发压力:
铂生生物作为国产创新药企,在干细胞药物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国家层面的专项资助和地方补贴。这直接减少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压力,使其可以制定更优的定价策略,将部分成本优势转移给患者。
昂贵的干细胞药物:从全球价格到国产希望
全球上市的干细胞药物覆盖了多种严重疾病,包括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肠道疾病、心血管问题、免疫缺陷、软骨修复等。其中,aGVHD是治疗研发的热点领域,多款药物针对该疾病推出,如睿铂生、Prochymal、Temcell-Hs等。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上市的干细胞药物共计10余款,大多针对难以治愈或常规治疗不可及的高危疾病,例如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急性心肌梗塞和严重免疫缺陷病。这些疾病治疗市场较为明确,但患者群体普遍较为小众,因此药物开发过程强调高效和精准。
对比全球已上市的10余款MSC药物,价格差异主要受到生产成本、市场购买力和保险体系的影响,但普遍比较昂贵。印度Stempeucel定价最低(约3000美元/疗程),但因有限许可难以推广。销售情况最 好的是日本的Temcell,享受了纳入健保给付带来的好处,Temcell一剂价格为868,680日元,系列疗程约1390万日元。由于健保辅助,患者只承担10-30%。
希望国产干细胞药物能够探索出更具性价比的支付模式,比如分期付款,与商业保险进行合作,为低收入或贫困嘉宾病患提供部分减免等等。
图片来源:求实药社整理
结束语
首张处方的意义远超商业销售本身——它验证了一条兼顾技术创新与可及性普惠的中国特色干细胞产业发展路径。随着原能细胞、华龛生物等企业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以及CDE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指导原则全面转化实施,中国干细胞药物已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
通过医保覆盖、生产优化、支付模式创新和多渠道资金支持相结合,希望睿铂生可以在未来大幅降低高额治疗费用,进一步亲民化,同时保障企业盈利。通过借鉴全球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的独特特点,干细胞药物可以推动更大范围的应用,使更多患者受益。
随着更多干细胞药物向肝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大病种拓展,中国不仅有望成为全球干细胞疗法的“价值定价标杆”,更可能重塑生物医药创新的伦理坐标——让尖端医疗技术从“富豪专属”回归“生命普惠”的本质。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