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强生公司官方宣布其多发性骨髓瘤药物DARZALEX®(daratumumab)三联疗法获得EMA下属的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CHMP)积极反馈,darzalex+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或darzalex+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三联疗法将有望获批用于成人经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的控制一直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强生公司的darzalex先后在2016年05月份和11月份分别获得EMA和FDA批准,用于被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的治疗。一直以来,Celgene公司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公司的来那度胺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一线药物,市场地位无可撼动。笔者首先概览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市场情况,然后介绍了强生公司的这款多发性骨髓瘤新产品,对其临床试验最新进展、适应症拓展以及产品定位进行了分享。
一. Celegene公司占据多发性骨髓瘤大部分市场份额 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十分凶险的血液癌症,此罕见病全球患者约10万人,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缺乏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案,化疗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市场上主要的药物包括 Revlimid(来那度胺)、Velcade(硼替佐米)、Pomalyst(泊马度胺)。下表总结了目前市场上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其中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有强生硼替佐米、celgene的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药物 |
公司 |
作用机制 |
日期 |
临床治疗 |
硼替佐米 |
强生/takeda |
蛋白酶体抑制剂 |
2003/05/13 |
First-in-class,三线用药 |
2005/03/25 |
二线用药 |
|||
2008/06/20 |
一线用药 |
|||
来那度胺 |
Celgene |
免疫调节剂 |
2006/06/29 |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二线用药 |
2015/02/17 |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一线用药 |
|||
泊马度胺 |
Celgene |
免疫调节剂 |
2013/02/08 |
三线用药,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治疗无效的患者 |
卡非佐米 |
Amgen |
免疫调节剂 |
2012/07/20 |
三线用药,硼替佐米治疗无效的患者 |
2015/07/25 |
二线用药,来那度胺+卡非佐米 |
|||
Panobinostat |
诺华 |
HDAC抑制剂 |
2015/02/25 |
三线疗法,首个HDAC抑制剂 |
Daratumumab |
强生 |
Anti-CD38 |
2015/11/16 |
四线治疗,首个抗体药物 |
Ixazomib |
Takeda |
蛋白酶体抑制剂 |
2015/11/20 |
二线疗法,首个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 |
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市场不断增长,上表中我们看出2015年是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审批的大年,Celgene的来那度胺,强生的硼替佐米占据多发性骨髓瘤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如下图),来那度胺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硼替佐米有了一定萎缩的趋势。
而本文所专注daratumumab,其市场份额还不算大,但是其增长态势良好,且后劲十分强劲,各大咨询机构对其未来的增长也持十分乐观的态度,如fiercepharma预测2022年肿瘤药预计市场规模为900亿美金,Celgene来那度胺2022年虽然依旧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导产品,但是强生Darzale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CD-38单抗药物,但是随着其适应症的逐步拓展升级,以及未来在联合用药上面的突破,依旧保持着取代泊马度胺、卡非佐米的潜力,值得期待。
二. 强生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升级之旅正式开启 Darzalex三联疗法获临床试验结果积极
Daratumumab是一种IgG1k抗体,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广谱杀伤活性,靶向结合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跨膜胞外酶CD38分子,对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治疗效果。上文提到,darzalex产品的战略定位对产品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其未来市场份额增加的关键强生公司当然知道这一点。1.首先,公司开启多个临床试验拓展其适应症,拓展其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FL、MCL)中应用。而本次的III期临床试验POLLUX和CASTOR则是为了扩展适应症的关键数据,为EMA和FDA批准其二线用药的核心支持数据。详见下表格。
|
POLLUX |
CASTOR |
||
分组 |
Darzatex+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
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
Darzatex+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完全缓解率CR |
43.1% |
19.2% |
19.2% |
9.0% |
整体缓解率OR |
93% |
76% |
82.9% |
63.2% |
部分缓解率 |
75.8% |
44.2 |
59.2% |
29.1% |
临床收益 |
94.7% |
85.9% |
-- |
-- |
数据来源:Daratumuma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for Multiple Myeloma |
2.其次,强生还与罗氏达成合作,验证该药物联合PD-L1单抗Tecentriq的治疗效果,以扩大市场份额;3.最后,为了进一步扩大Darzalex的市场潜力,强生与著名生物医药公司Halozyme达成合作,开发daratumumab的皮下注射剂型,以取代现有静脉注射剂型,这也将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