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厂家直销盐酸四环素 氧化铁黄 金红石型钛白粉 伊维菌素 干燥剂价格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药明、华大股价暴跌,我们需要关心的可能不仅是“提案”

药明、华大股价暴跌,我们需要关心的可能不仅是“提案”

https://www.cphi.cn   2024-01-31 15:35 来源:氨基观察 作者:氨基君

为什么突然暴跌?

       为什么突然暴跌?

       1月26日午后,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突发跳水,直逼跌停板,截至收盘,跌幅分别达10%、18%。

       由于药明系的大跌,也连带着港股创新药ETF一度跌停,收盘跌幅达7.65%。

       很快,市场发现,暴跌的原因,直指美国政客于1月25日提交的一份《生物安全法案》提案,建议国会阻止外国生物技术公司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简单来说,一个议员威胁提出法案制裁华大智造、药明系,原因还是老调重谈的美国国家安全、基因安全。

       就这一原因来说,或许只是虚惊一场。

       一份提案到真正通过国会立法,不仅需要很长时间,概率也极低。有学者统计发现,在第117届国会第一会期,共有251项涉华提案,但只有2项成为法律,通过率不到1%。

       当然,在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类似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一直高悬。或许,这会在无形之中,改变全球生物科技行业的发展走向。

       / 01 /

       暴跌始末

       1月26日下午14:04,药明生物由红翻绿,并在接下来20分钟内跳水,跌幅超20%;

       差不多同一时间,药明康德开始下跌,并在10分钟内迅速跌停。

       暴跌的还有其他CXO、创新药企。

       很快,市场发现,暴跌的原因是美国议员提交了一份《生物安全法案》提案。

       在这份所谓的《生物安全法案》中,他们声称对华大基因和药明康德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们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比如,华大基因在全球开展业务,在30多个国家/地区运营着基因采集点或“火眼”实验室,还列举了过去两年,美国其他部门如国防部、商务部对华大基因的制裁。

       比如,药明康德已获得“军民融合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药明生物CEO陈旭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

       该议员建议国会行动起来,阻止美国纳税人的钱流向华大基因等公司;防止美国纳税人从外国对手那里购买生物技术设备、服务,也不准向它们提供贷款或赠与资金。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准美国药企与这些公司有来往。

       并且,他还建议,如果这个法案通过后,美国多个部门要在120天内,制定一份受关注生物技术公司的实体清单。

       所谓的“受关注生物技术公司”清单,不只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旗下所有的公司,还包括所有涉及生物技术设备或服务的制造、分销或采购的公司,以及与政府有关系的公司。

       打击面极大,这也对国内整个医药行业的二级市场带来了影响。

       / 02 /

       影响几何

       至于该议案的提出,是否如二级市场反应的那样悲观,可能是有待商榷的。

       大家对美国的实体清单应该不陌生。过去几年,美国以“国家安全”频频将国内一些企业、研究机构“拉黑”。

       每一次美国更新实体清单或是有议员提出相关提案,市场难免风声鹤唳。但那些提案,真正落地的很少。

       如下图所示,学者张腾军统计发现,在第117届国会第一会期,共有251项涉华提案,但只有2项成为法律,通过率不到1%;第116届国会这一比率为5%。

如下图所示,学者张腾军统计发现,在第117届国会第一会期,共有251项涉华提案,但只有2项成为法律,通过率不到1%;第116届国会这一比率为5%。

       正如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回应称,“这只是一个反华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我个人也没有在军方任何机构任职过。我们会尽快公告澄清一下。”

       事实上,上述学者也对美国过去三届国会涉华提案议题进行了统计。如下图所示,除了影响力、经贸金融,增长最快的议题便是医药卫生领域。

事实上,上述学者也对美国过去三届国会涉华提案议题进行了统计。如下图所示,除了影响力、经贸金融,增长最快的议题便是医药卫生领域。

       根据上述学者统计,新冠疫情暴发前及初期,美国国会涉华医药卫生提案仅有12项,主要聚焦芬 太尼问题。

       但后来愈演愈烈,上升到了美国医药产业链和供应链对华过度依赖等问题,要求禁止采购中国制造的药品,鼓励美国医药产业回流等。

       不过,整体上,并没有具体落地的措施。虽然从情绪上,上述不同议案等提出,扰动了国内生物科技行业的情绪,但并未真正造成实质性影响。

       当然,总的来说,类似的事件,接下来可能还会常见。毕竟,美国对于生物科技行业也是空前重视。

       2022年,拜登还签署了一项名为“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行政法令,目的是确保美国在生物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年9月14日,美国白宫还举办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峰会,宣布将利用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扶持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减少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很显然,随着国内生物科技产业的崛起,行业之外的碰撞会逐渐增多。但真正对于产业的影响有多大,或许要客观看待。

       / 03 /

       动态权衡

       在实质性政策之外,我们仍然要关注“情绪”本身对于市场发展走势的影响。毕竟,只要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高悬,必然会影响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决策。

       比如,去年在阿斯利康分拆中国业务传言之后,海外媒体引用分析师观点表示,“每一家在中国拥有强大业务的跨国公司”似乎都考虑过类似的举措,并提出葛兰素史克可能也会分拆上市业务。

       在市场看来,这些药企之所以会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避免由于国际局势问题,被迫进行重大重组。市场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使得该业务拥有新的融资渠道,并且能够成为更合理的中国国内业务,减小风险敞口,一举多得。

       当然,事后阿斯利康对分拆传言进行了辟谣。但MNC在华业务的大调整,却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的。

       或许,这也会影响生物科技的并购生态。此前,麦肯锡便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跨国药企因为地缘因素,并不会贸然出手收购中国biotech。

       受到影响的不会只是海外企业,也包括国内选手。通过自主创新取得某一个产品产业链的竞争力,过去是中国的弱势。即使现在,在生物医药方面,中国的一些高端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也依赖进口。

       当外部环境愈发复杂,药企有理由多做一步、多考虑一重因素。比如产品层面,是否需要基于全面衡量,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总体而言,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向上的事实不会被改变。

       对于国内一些公司来说,这种需要减少对美国技术、产品依赖的新局面,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机遇,让公司重新审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并进行更多的技术积累、战略布局,以应对风险。

       比如,国内医疗器械厂商,除了寻找其它国家的替代供应商,近几年都在积极地进行技术攻关,帮助培育国内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创新药企也在加大对于源头创新的投入,对于核心技术的研究。

       风浪越大越要向前。

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华大基因 药明康德 药明生物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