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三氟乙酸 伪麻黄碱 人血白蛋白价格 高速压片机 Olaparib奥拉帕尼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研究与发展 >> 关于艾滋病治疗及新药研发的进展,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艾滋病治疗及新药研发的进展,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https://www.cphi.cn   2018-04-12 11:51 来源:药时代 作者:姚成

HIV是引发艾滋病的元凶,曾经人们“谈艾色变”,但是随着对HIV认识的加深以及抗HIV感染药物的研发,艾滋病已从一个令人恐惧的疾病变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2.5 融合抑制剂

       融合抑制剂(EIs)是一大类新的抗逆转录病毒 药物,作用于病毒生命周期最早期的关键环节,干扰HIV 与宿主细胞的黏附或融合,阻断HIV 进入细胞。HIV 病毒粒子进入靶细胞经历了病毒黏附到细胞表面、与CD4 受体及辅助受体结合、gp41 蛋白介导的病毒-细胞膜融合3 个步骤。根据作用步骤的不同,EIs 又可以分为AIs、辅助受体结合抑制剂(CCR5 或CXCR4拮抗剂)和融合抑制剂(FIs)。EIs 是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有多个全新作用机制EIs 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恩夫韦肽(T20)是FDA 最早批准的融合抑制剂,也是目前唯一批准上市的融合抑制剂,通过抑制HIV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而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T20 对其他抗逆转录病毒 药物的耐药病毒有效,临床上对多重耐药患者疗效显著。T20 是唯一的非口服药物,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给药。但由于需每天2 次皮下注射,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注射位点反应,以及超敏反应和肺炎发生率增加,T20 临床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常用于多重耐药感染者的治疗。

       ABT 是一种新的第2 代融合抑制剂,其作用靶点为gp41 上一个新的保守区域,与T20 的作用区域不同。ABT 是由34 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学合成多肽,其多肽序列衍生自HIV-1 gp41 的N-末端序列,第13 位赖氨酸侧链含有3-马来酰亚胺基丙酸(MPA),修饰后该多肽在血液里能够迅速与白蛋白发生1 : 1 特异结合,形成稳定共轭体,延长其体内半衰期。体外试验显示,ABT 对各种病毒亚型及耐药病毒株均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且与现有抗HIV 药物(包括T20 在内)均无交叉耐药性。ABT 与AZT 和沙奎那韦(SQV)具有协同作用,与EFV 和T20 表现为相加作用。ABT 具有较高的耐药屏障。

       Ⅰ期临床试验显示,ABT 在HIV-1 感染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以及明确的剂量相关的抗病毒活性,半衰期11 ~ 12 d,单次给药可以抑制病毒6 ~ 10 d 。Ⅱ期临床试验显示,ABT(160 或320 mg每周1 次静脉给药)和LPV/r 两药组合在初治HIV-1感染者的安全性良好,具有确定的抗病毒疗效,在治疗第7 周,160 和320 mg ABT 剂量组HIV-1 RNA 分别较基线下降了1.9 log10 拷贝/mL(1.3 ~ 2.3)和2.2log10(1.6 ~ 2.7)拷贝/mL 。Ⅲ期临床试验TALENT是一项为期48 周的随机、开标记、非劣效性试验,在一线ART 治疗失败的HIV-1 感染者中开展。受试者按1 : 1 比例分别接受ABT(每周1 次静脉给药)和LPV/r 两药组合,或者WHO推荐的二线三药组合(LPV/r + TDF 或AZT + 3TC)治疗。中期分析显示,治疗48 周,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HIV-1RNA < 50 拷贝/mL 的受试者百分率分别为80.4% 和66.0%,组间差值的双侧95%CI 为-3.0% ~ 31.9%,试验组不劣于对照组,其他3 个次要疗效指标均达到方案预设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组间差异,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ABT 每周1 次静脉给药,未观察到注射位点反应。基于Ⅲ期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前沿生物已向CFDA 递交了新药注册申请。

       2.6CCR5 受体拮抗剂

       马拉维诺(maraviroc,MVC)是目前FDA 唯一批准的CCR5 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CCR5 辅助受体与病毒包膜蛋白gp120 的结合而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在临床使用中已报道的不良反应有肝**、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和体位性低血压。由于需要的辅助受体不同,HIV-1 病毒又分为CCR5 嗜性和CXCR4 嗜性,且在感染过程中存在病毒嗜性的转化,MVC 对CXCR4 嗜性病毒无效。MVC 在使用前或治疗失败后需要做病毒嗜性检测,这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

       Cenicriviroc 是一种在研的CCR5 受体拮抗剂。虽然cenicriviroc 与MVC 一样都需要在治疗前进行病毒嗜性检测,但不同的是,cenicriviroc 可以同时拮抗CCR5 和CCR2 受体。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中,感染CCR5 嗜性病毒并已接受过ART 治疗的HIV-1 感染者,接受cenicriviroc 单药治疗10 d 后,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一项Ⅱb 期临床试验中, 研究者评价了cenicriviroc 100 mg 或200 mg+FTC/TDF 和EFV+FTC/TDF 在初治HIV-1 感染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43 例受试者中,治疗48 周时,cenicriviroc 100 mg 组、200 mg 组和EFV 组分别有68%、64% 和50% 受试者达到病毒学抑制(P > 0.05,与EFV 组比较)。5 例接受cenicriviroc 治疗的受试者产生耐药,而EFV组没有耐药发生。与EFV 相比,cenicriviroc 组与治疗相关的2 级不良反应(P=0.002)和导致终止治疗的不良反应(P < 0.001)发生率较少。基于以上数据,研究者将选择cenicriviroc 200 mg 进行Ⅲ期临床研究。

       2.7 黏附抑制剂

       Fostemsavir(BMS-663068)是一种新型进入抑制剂,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的起始阶段的黏附环节,具有该作用机制的药物也被称为黏附抑制剂(AIs)。迄今尚无AIs 批准上市。Fostemsavir是temsavir 的一种前体药物,temsavir 通过与HIV-1 gp120 直接结合,阻断病毒的初始附着,防止其进入宿主CD4 细胞。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fostemsavir 可能为耐药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一项随机对照的Ⅱb 期临床试验中,251 例已接受过ART 治疗的受试者按照1 : 1 : 1 : 1 : 1 的比例随机分为5 组,fostemsavir 4 个剂量组(400 mg 和800 mg,每日2 次;600 mg 和1 200 mg,每日1 次)和对照组(每日1 次300 mg/100 mg ATV/r),均与每日2 次400 mgRAL+ 每日1 次300 mg TDF 联用。试验结果显示,治疗48 周时,fostemsavir 各组与ATV/r 组疗效相似,fostemsavir 组HIV-1 RNA < 50 拷贝/mL 的受试者百分率为61% ~ 77%,ATV/r 组为71%。在治疗的剂量范围内,fostemsavir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见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停药。

       一项针对多重耐药人群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受试者为已接受过ART 治疗的HIV-1 感染者,且至少对3 类药物产生耐药、不耐受和/或有禁忌证。根据受试者能够获得的可耐受且仍然保持病毒学敏感的药物的数量,将受试者分配到随机或非随机的队列,有1 或2 个活性药物可供选择的患者被分配到随机队列,没有任何活性药物可以选择的受试者被分配到非随机队列。随机化队列中的患者在现有ART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每日2 次口服安慰剂或600 mgfostemsavir,从第9 d 开始,全部受试者每日2 次口服600 mg fostemsavir 加上优化背景方案(OBR)。非随机队列患者将在第1 d 开始接受每日2 次口服600 mgfostemsavir+OBR。全部患者接受48 周疗程治疗,预计在2018 年获得试验结果。

       2.8 广谱中和抗体

       HIV 的高频变异和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导致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大量的**研究因此失败。bNAbs 是指一类能够中和多种病毒亚型的抗体,约20% 的HIV-1 长期感染者在2 ~ 3 年后能产生抗HIV-1 的bNAbs。但是,经自然途径或者传统的人工免疫均无法有效地诱导HIV-1 感染者产生bNAbs,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分离到的bNAbs 进行被动免疫治疗。近年来,随着B 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和改进,从HIV 感染者记忆型B 细胞中分离并构建的新一代bNAbs 的成功概率和数量大大提高,已获得100多种bNAbs。体外试验显示,bNAbs 可以阻断病毒在细胞间的传播,动物试验也证实bNAbs 给药后的被动免疫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延迟或阻止血浆病毒反弹。在多个临床试验中bNAbs 也显示出明确的保护效果。bNAbs不但能中和游离的病毒颗粒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还可以有效地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应答,加速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在积极尝试,利用广谱中和抗体进一步探索无药缓解(drug-free remission)或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cure)。发现并开发有效的bNAbs 成为近年来抗HIV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热点。

       就抗病毒作用机制来说,广谱中和抗体也是HIV进入抑制剂,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起始阶段。根据识别和作用位点的不同,抗HIV-1 的bNAbs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针对病毒gp120 的CD4 结合位点(CD4bs),例如:VRC01、3BNC117 和10-1074 等;2)针对病毒V1V2 位点,例如:PG9 和PG16 等;3)针对病毒保守的V3 位点,例如:PGT121 和PGT128 等;4)针对病毒gp41 的MPER 区, 例如:4E10 和10E8 等;5)针对病毒gp120 上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的位点(CD4iAb),例如:17b 和E51 等。3BNC117 是目前临床开发进度最快的bNAb 之一。

       3BNC117 是一种lgGlκ 同型的重组全人单克隆抗体(mAb), 可与HIV-1 包膜蛋白gp120 的CD4 结合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体外试验显示,3BNC117对HIV-1 具有广谱高效的中和活性,能够中和237 株HIV-1 病毒中的195 株,包括6 个不同的亚型,平均IC50 为0.08 mg · L-1。在Ⅰ期临床试验中,12 例健康受试者和17 例HIV-1 感染者分别接受1、3、10、30 mg ·kg-1 3BNC117 单次静脉滴注。3BNC117 各剂量组均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3BNC117 在HIV-1 感染者体内的半衰期为9.9 d,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半衰期为17.5 d。30 mg · kg-1 3BNC117 单次给药,病毒载量平均下降1.48 log10 拷贝/mL(0.8 ~ 2.5),并维持较低水平28 d 。3BNC117 介导的免疫治疗可以增强宿主的体液免疫反应,几乎所有接受3BNC117 静脉滴注的受试者对异源病毒的中和活性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显示,3BNC117 不仅清除游离的病毒,阻止新的感染,还可以加速清除被感染的细胞。3BNC117 靶向感染病毒的CD4 细胞,并通过Fcγ 受体参与的机制来发挥免疫清除作用。

       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已获得病毒学抑制的HIV-1 感染者接受每3 周1 次、共2 次,或者每2 周1 次、共4 次的30 mg·kg-1 3BNC117 静脉滴注,同时停止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每3 周1 次共2 次滴注后病毒反弹时间延迟5~9 周,平均6.7 周,每2 周1 次共4次滴注后病毒反弹最长延迟19 周,平均9.9 周。而历史数据显示,停用口服药物后,病毒平均反弹时间为2.6周(P < 0.000 01)。上述研究显示,3BNC117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迟病毒反弹,诱导人体免疫应答。

       2.9 其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2.9.1 Ibalizumab

       Ibalizumab 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结合CD4 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Ⅱ,引起后者构象变化,阻止病毒融合及进入CD4 细胞。体外试验显示,ibalizumab 的IC50 为0.03 mg · L-1,能够中和92% 的HIV-1 病毒。早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给药后14 d, 接受单剂量静脉注射10 mg · kg-1ibalizumab 的受试者,HIV-1 RNA 水平降低1.33 log10拷贝/mL。

       目前,研究者开展了Ⅲ期临床试验,在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多重耐药HIV-1 成年感染者中评价ibalizum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入组受试者在第-6 d 继续接受当前失败的ART 方案治疗,并在第7 d 随机接受安慰剂或单次静脉注射ibalizumab 2 000 mg。从第14 d 开始,全部受试者给予优化背景方案(OBR)。从第21 d 开始,患者每2 周接受1 次静脉注射(ibalizumab 800 mg),直至第23 周。主要疗效终点是ibalizumab 治疗开始后7 d(研究的第14 d)HIV-1 RNA 下降不低于0.5 log10 拷贝/mL 的受试者比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第14 d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毒载量下降不低于0.5 log10 拷贝/mL 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83% 和3%(P < 0.000 1),试验组病毒载量平均降低1.1 log10 拷贝/mL(P < 0.000 1)。给药24 周后,与基线相比,病毒载量平均下降1.6log10 拷贝/mL;分别有55% 和48% 的患者病毒载量下降大于1 log10 和2 log10 拷贝/mL;43% 的患者病毒载量达到检测限以下,50% 的患者病毒载量低于200 拷贝/mL。药物安全性良好,共9 例患者报告了17 例严重不良反应(SAE),其中仅1 例与药物相关的停药,9 例与药物无关的停药,4 例死亡,3 例撤回知情同意,2 例失访;无受试者产生抗药抗体。目前TaiMedBiologics(中裕新药)已向FDA 提交了ibalizumab 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FDA 已受理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

       2.9.2 Pro140

       Pro140 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靶向宿主细胞第二受体CCR5,阻止病毒进入细胞。体外实验显示,Pro140 与小分子CCR5 拮抗剂有协同作用和有限的交叉耐药性。在短期单一疗法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价了Pro140 静脉和皮下注射对CCR5 病毒嗜性的HIV-1 感染者的活性。与安慰剂相比,Pro140 的2 种剂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表现出强效、延长的和剂量依赖性的抗病毒活性。

       在Ⅰ期研究中,受试者接受0.5、2 和5 mg · kg-1Pro140 单次静脉注射,抗病毒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5 mg · kg-1 剂量下HIV-1 RNA 平均降低1.83 log10 拷贝/mL。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的Ⅱ期临床研究共入组31 例CCR5 病毒嗜性的HIV-1 感染者,以1 : 1 : 1 随机分配至5、10 mg · kg-1 Pro140 组和安慰剂组,单次给药静脉注射,随访至治疗后58 d,观察抗病毒活性、耐受性和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5 mg · kg-1 和10 mg · kg-1 组HIV-1 RNA 平均降低1.8 log10 拷贝/mL(与安慰剂组相比,P < 0.000 1)。Pro140 2 个剂量组的病毒载量在给药12 d 后达到点,且29 d 仍保持低水平,与安慰剂组差异显著(P< 0.01)。Pro140 体外受体嗜性和病毒敏感性分析显示,接受Pro140 治疗的全部受试者均维持CCR5 受体嗜性,除了10 mg · kg-1 组中的1 例受试者在第15 d 观察到双重/混合病毒。所有病例的抑制率在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前≥98%,治疗后≥ 99%)。Pro140 不抑制CXCR4 介导的双重/ 混合病毒进入U87-CD4-CXCR4细胞。Pro140 安全性良好,未报告SAE 或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AE)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2.10 成熟抑制剂

       HIV 成熟过程的重要一步是处理gag 蛋白。HIV蛋白酶将gag 蛋白切割成小块,产生结构性蛋白质,装配成具有传染性的成熟病毒粒子。MIs 通过结合gag 蛋白,干扰p24/p1 切割位点,使HIV 蛋白酶不能切割和处理gag 蛋白,导致无法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MIs 是一类很有潜力的新型分子,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逆转录病毒 药物。

       GSK3532795(BMS-955176)是一种在研的口服第2 代MIs,能在对现有药物耐药的HIV-1 感染者中起到关键作用。GSK3532795 对NRTIs、NNRTIs、PIs和INSTIs 耐药病毒具有活性,但A364V 突变与其高水平耐药相关。GSK3532795 单药治疗10 d,病毒载量下降可达到1.7 log10 拷贝/mL。AI468038 是一项随机双盲Ⅱb 期临床试验,206 例初治HIV-1 感染者按1 : 1 : 1 : 1 比例接受每日1 次GSK3532795(60、120、180 mg)或EFV 600 mg 每日1 次给药,并联合TDF/FTC 治疗。24 周分析数据显示,GSK3532795 和EFV与TDF/FTC 联合具有相似的疗效,GSK3532795 组和EFV 组分别有76% ~ 82.7% 和77.4% 的受试者获得病毒学抑制(HIV-1 RNA < 40 拷贝/mL)。GSK3532795 组和EFV组分别有2% ~ 8% 和17% 的受试者因不良反应停药,SAE 发生率分别为2% ~ 4% 和9%。然而,GSK3532795 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和腹痛)发生率为52% ~ 72.5%,明显高于EFV 组的发生率24.5%。GSK3532795组的NRTI 耐药发生率为6.5%,而EFV 组未发现NRTIs/NNRTIs 耐药。研究者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观察。

       3 结语

       30 年来,全球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UNAIDS 提出在2020 年实现“90% 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被诊断、90% 的被诊断者接受治疗以及90% 的被治疗者获得病毒学抑制”的“90-90-90”目标,并力争在2030 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愿景。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目前已上市的抗HIV 药物还不能满足抗病毒治疗的需要,尤其是国内可供选择的抗病毒 药种类有限,多重耐药患者可能存在无药可用的困境,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仍存在重大的临床需求。由于没有有效的**和根除HIV 病毒的方法,长期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仍然要面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患者依从性差、每日口服药物的不便利性等严峻挑战。药物研发的创新和进步对根除艾滋病至关重要,人类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寻找新的艾滋病药物靶点及针对该靶点的新药,特别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发出高效、低毒、耐药屏障高、方便使用、依从性良好的抗HIV 药物是科学家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我们认为,以新复方单片制剂、长效注射药物、新作用机制药物、广谱中和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无药缓解和功能性治愈将是未来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重点,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重大突破。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预登记

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