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神秘且又低调的大福建集采,上周三至周四报价,周五下午结果公示。看了看拟中选结果,这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根据系统中显示的拟中选结果来看,有324个品规拟被淘汰出局,其中,涉及到接续采购的品规有85个。
另外,价格纠偏的有10个,拟中选的有447个。按有效报价计算,中选率为58.5%,这个中选率,算是马马虎虎,一般一般了。
福建从去年以来,一直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今年的集采,更是出人意料的至少提前了三四个月,从规则角度来看,也是充分考虑到了集采在各省开展的现状,没有再进一步强制降价。但对同组多家的品种尤其是外省没有集采价的企业来说,竞争仍然是极为激烈。这其实也印证了一句话:早进集采早受益,这个受益不仅仅是占领市场,更多的是这种集采的资格会极大的保障在后续的部分项目中能够较为平稳的落地。
58.5%的拟中选率,一方面固然有市场竞争的因素,另一方面,对量的犹豫也是众多企业考虑的一方面。此次福建,出人意料的把量的分配后置,再次拾起了2011年福建八标省标入围、医院勾标的传统模式,这意味着,在后续的量的分配方面,工业仍然要面临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与挑战。
回顾福建九标、十标的行动路径:福建的用药目录是如何产生的?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申报--汇总、重叠,专家层层筛选--招标竞价、议价、谈判--各区出带量采购目录--各区报价、竞价、议价、谈判--形成临床各区用药目录。当然了,现在毕竟是带量采购项目,直接由各医疗机构的实际使用目录替代了各区的使用目录,同样,工、商企业也有着自己的殷切期盼:等待医院选中目录(忐忑)--汇总、评比、遴选、使用。
提及医院如何选中目录,福建此次的集采方案与2022年广东慢性病常见病方案是很相似的,以广东方案为例,特别强调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后,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选择中选产品并按要求填报首年预采购量。也就意味着现在公布的订单量只是一个参考量,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实质上的专项报量。设想,如果有的企业中选了,价格产生了较大降幅,但最后医疗机构并没有选择使用或选择使用的量不符合企业预期,这个带量采购恐怕又要大打折扣。这种可能是完全有的。
而广东与福建两版方案非常相同的是,直接将量的分配倒置,企业中选后,医疗机构选择中选药品并按要求填报首年预采购量(采购量),是否会出现中选后医疗机构在中选药品中挑挑拣拣的可能?是否有选了或量报得很少的可能?这种带量采购本质上与传统意义上先报量、再报价、量价结合的方式又不一样,直接演变成了先准入、再选择、后报量。
与福建、广东玩法差不多的是河北。2022年的河北省化药、生物制剂集采方案,当时也同样刷新了业内对量的认识。根据文件显示,同一通用名药品中符合申报资格的有4家及以上企业申报的,按规则差比后从低到高排名,申报价格不高于最 低 价1.1倍(含)以内的药品全部中选,采购周期内医疗机构可以自主选择中选企业药品,约定采购量由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所选择的中选企业。如中选企业不能保障足额供应,将该企业记入严重失信名单。
带量采购,本质上是量价挂钩,结果福建也好,还是之前的河北等省也好,把量彻底后置,回归市场,由医疗机构决定用或者不用,那么一开始不妨就请医疗机构直接报上厂牌,中了就用,不中就不用,也避免企业辛苦一场。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