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氨基观察 医疗行业“触摸”技术性牛市;FDA高管被迫“涌入”市场

医疗行业“触摸”技术性牛市;FDA高管被迫“涌入”市场

热门推荐: 石药集团 诺华 Summit
作者:武月  来源:氨基观察
  2025-03-04
具体内容:医疗产业“触摸”技术性牛市、传统药企的苦日子还没过去、创新药中美上市越来越“同频、”Summit“滞销、”医药制造产业回流、美国FDA高管被迫“涌入”医药市场。

  一、医疗产业“触摸”技术性牛市

  在资本市场,有一个名词被称之为 “技术性牛市”,通常是指在股票市场中,某一指数或某只股票从阶段性的低点上涨超过 20%,且上涨趋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技术性特征,市场交易活跃度等指标也有所提升的状态。

  从这个定义来说,国内的医疗行业,显然已经触摸到了 “技术性牛市” 的门槛。1 月份至今,港股创新药 ETF 等最高涨幅超过 20%,近 2 日有所回落但涨幅仍然不低。18A 板块更是开启狂飙模式,不少股票涨幅已经超过 100%。

  这背后,是情绪修复、估值回归与基本面预期反转的三重共振。

  过去几年,医疗板块经历了政策调整、资本寒冬与市场预期的 “三重绞杀”,估值跌至历史冰点。而 2025 年开年以来,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带动资金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被遗忘的角落。

  尤其在月中流传的两则意见稿,从商保、研发、准入、定价、支付、丙类目录等全方面支持创新药发展,更是加速了市场情绪的明确逆转。

  旧有压制逻辑的愈发削弱,和新生增量逻辑的持续支撑,使得处于超跌状态的医疗板块重新走入上升通道。

  当然,之所以说是触摸,是因为整体行情能否持续仍需要观察。但不管怎么说,有两个方向是非常确定的:第一,医疗行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冰点很难重现;第二,未来分化会加剧,普涨行情注定难以重现,有业绩支撑的医药、器械企业,以及有潜力管线支撑的 biotech 企业才能持续获得市场认可。

  二、传统药企的苦日子还没过去

  对于分化,石药集团想必最有话语权。2024 年,石药集团股价跌幅超 30%,跟随整体行情波动,但在 2025 年却特立独行:截至目前股价下跌 1.46%,与医药行情走势背离了。

  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石药集团还在业绩泥沼中挣扎。2 月 25 日,石药集团发布盈利预警公告,2024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约 26%。

  核心原因在于,受集采影响,公司的成药业务仍在下滑之中,同比减少 7%。具体来看,津优力及多美素两款产品于 2024 年 3 月份开始陆续在各个相关的省份执行集采价格,导致抗肿瘤治疗领域 2024 年收入同比下跌约 28%;玄宁丢标使其在严格执行集采的医院销售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导致心血管治疗领域 2024 年收入同比下跌约 15% 。

  在面对集采带来的净利润下滑挑战时,石药集团的创新药仍未挑起大梁,要想彻底转型并获得市场认可还需要时间,因此难免不被市场看好。

  当然,石药集团也是整个转型慢半拍的传统药企的缩影。在集采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拥抱创新的药企,还有一段阵痛期需要经历,也可能继续“躲过”这一轮上涨行情。

  三、创新药中美上市越来越“同频”

  当然,对于创新药企来说,也需持续进化。原因之一是,海外药企研发药物在中美上市的节奏越来越同步,甚至中国上市时间还可能早于海外。

  2月27日,据CDE官网,诺华的自免BTK抑制剂remibrutinib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其首发适应症为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针对该适应症的3期临床研究在 2024年6月取得积极结果,患者最早在接受remibrutinib 治疗一周后,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便获得改善,并持续至 52 周。

  瑞米布替尼申报上市受到了市场关注,因为这是BTK抑制剂开拓自免市场的信号,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remibrutinib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申报上市,即其在中国申请上市的时间早于海外。

  这也反映了一个趋势,在国内自免市场逐步打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海外药企对这一市场越来越重视,布局力度也在加大,以往存在的巨大 “时间差” 情况可能会减少。

  过去那种“follow”的战略,越来越难以实现了。过去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在赛诺菲等巨头的布局下,国内那些希望实现国产替代的自免领域企业,发展得并不轻松,甚至表现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未来,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biotech只有时刻保持敏锐度,跟上市场节奏,才更有机会在市场中立足。

  四、Summit“滞销”

  Summit的潜在买家,范围持续缩窄。

  默沙东早已有了其他选择,罗氏、诺华也表示选择观望数据,如今被寄予厚望的辉瑞,则选择了曲线的方式:临床合作。

  2月24日,Summit宣布与辉瑞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评估PD-1/VEGF双抗AK112与辉瑞多个ADC联合用于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合作条款,辉瑞将负责临床试验的开展和费用,Summit则供药,双方各自保留其产品的相关权利。

  在乐观者看来,这是辉瑞盯上了Summit。但客观来说,辉瑞的态度更像是谨慎乐观。毕竟,比起其收购Seagen的大手笔买,这次更像是要看看情况再决定。

  资本市场似乎也更认可这一逻辑。合作消息发布后,Summit股价应声大跌14.83%

  当然,Summit“滞销”并非说AK112前景不好,Summit股价大跌后市场再度回归理性。然而,透过辉瑞的选择,我们不难看出,在资本追捧下过于辉煌的Summit,导致其百亿美金市值对于MNC来说,“值博率”可能并没有那么高。

  这种情况下,观望的大药企越来越多,Summit“滞销”了。而最终,能够拯救Summit的,还得是AK112,静待年中其全球三期临床顶线数据出炉。

  五、医药制造产业回流美国

  特朗普政府开始向药企施压。

  2月22日,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在私人会议上警告制药商,关税即将实施,并表示公司应该努力将海外制造业回迁到美国。参加那场会议的,都是礼来、默沙东、辉瑞等各大MNC的掌门人。

  而就在这场会议后不久,礼来宣布将投资约270亿美元来增强其在美国的制造能力。这是礼来历史上最大的投资手笔之一,其目的不言而喻:向特朗普政府示好。

  “礼来正在践行总统所期望发生的事,也就是在美国投资数百亿美元。”礼来CEO David Ricks如此表示。

  据礼来称,计划中的这笔支出,将成为过去十年来美国国内制药业在制造业领域最大的投资。礼来这270亿美元的新投资,将用于建设4个药物生产设施基地。其中,有3家工厂将专门用于生产小分子药物的活性药物成分。David Ricks指出,这类生产能力 “在美国已经缺失有一段时间了” 。

  在此之前,由于减肥药Zepbound市场需求的推动,礼来就已承诺投入230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造和翻新工厂。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礼来将在美国本土累计投入超过500亿美元。

  当然,药企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向来复杂。特朗普向药企施压,而药企也可能反过来以投资为筹码,索求有利的政策。

  在宣布270亿美元投资计划时,David Ricks就特别指出,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减税政策,对礼来的这笔投资具有 “根本性” 意义,他强调:“今年必须让这些政策永久延长。”

  David Ricks所提及的,是2017年由国会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除此之外,礼来还对拜登政府推动的一系列被认为对药企不利的法案,如被称作“药丸处罚”IRA政策等有着强烈的改进诉求。

  尽管未来走向还有诸多不确定,但是,美国政商之间的博弈,无疑会深刻影响制药产业的格局。

  六、FDA高管被迫“涌入”医药市场

  FDA正在经历多事之秋,由于美国大搞精简政策、裁员,很多FDA高官离职,重新进入医药市场。

  就在2月24日,根据外媒Endpoint News新闻报道,FDA前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Patrizia Cavazzoni将成为辉瑞新任首席医疗官,负责监管、药物警戒、安全、流行病学以及医疗信息和证据生成。

  Patrizia Cavazzoni于2018年加入FDA,2020年起开始担任CDER主任,负责药品审评与安全监管,今年1月从FDA离职。

  加入FDA之前,Patrizia Cavazzoni曾在制药行业工作多年。根据辉瑞公告,2012至2017 年间,Patrizia Cavazzoni在辉瑞担任高级开发主管,此前还曾在礼来和赛诺菲任职。

  值得注意的是,前FDA局长Scott Gottlieb目前是辉瑞董事会成员。

  未来是否有更多FDA高管加入药企,值得关注。毕竟近段时间,FDA人事变动非常频繁。特朗普上台前,除了Patrizia Cavazzoni,FDA首席副局长Namandjé Bumpus、监管项目副主任Douglas Throckmorton和CDER临床科学高级顾问 Robert Temple先后宣布退休。

  2月份以来,FDA更是在多个部门启动大裁员,包括负责医疗器械审核和食品安全的团队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根据美联社报道,近1300名CDC员工将被裁撤。

  这场大裁员是在2月11日特朗普总统发布行政命令后进行的,该命令要求联邦机构“迅速做好准备,启动大规模裁员”。除此之外,Robert F. Kennedy Jr.在上任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前,也曾表示有意重组FDA,并表示机构中的“整个部门”将“不得不裁撤”。

  这样的大裁员,引发了行业对于审批延迟的广泛担忧。而就在裁员后一周,美国政府突然转变态度,FDA努力扭转裁员趋势,重新雇用流失的员工。

  这种政策反转,暴露出裁员决策的仓促与混乱。未来将会如何演绎,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