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美国”的表率
礼来做出了一个非常规的抉择。
据礼来称,计划中的这笔支出,将成为过去十年来美国国内制药业在制造业领域最大的投资。在此之前,由于减肥药Zepbound市场需求的推动,公司就已承诺投入230亿美元,用于在美国建造和翻新工厂。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礼来将在美国本土累计投入超过500亿美元。这一举措乍看之下颇为疯狂,然而其背后的目的却并不难推测—— 显然是想充当 “投资美国” 的典型示范。
具体来说,礼来这270亿美元的新投资,将用于建设4个药物生产设施基地。其中,有3家工厂将专门用于生产小分子药物的活性药物成分。礼来CEO David Ricks指出,这类生产能力 “在美国已经缺失有一段时间了” 。
当下,美国在小分子化学合成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众多药企长期依赖海外供应商。而礼来此次的投资,意在将 “小分子化学合成的关键能力” 重新带回美国本土,增强国内药品生产的自主性,稳定药品供应链。
第4个工厂,则将为公司的全球注射疗法制造网络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优化其全球布局。
“礼来正在践行总统所期望发生的事,也就是在美国投资数百亿美元。”David Ricks如此表示。他将礼来的这项投资计划,视为一次减少公司 “对外国供应商依赖”、更好掌控自身供应链的宝贵机遇。很明显,这一行动与特朗普政府对药企的要求高度契合。
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总统在私人会议中,曾向药企高管们发出警告:如果他们不把制造业迁回美国,其所在行业便可能面临关税制裁。
更早之前,特朗普还曾明确表示,将对药品等商品征收 “接近25%” 的关税。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药企们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必须尽快做出艰难抉择。
二、极限的攻防博弈
礼来此番积极行动,一方面是力求成为“投资美国”的表率,另一方面则是将其作为进一步争取自身利益的重要筹码。
在宣布270亿美元投资计划时,David Ricks特别指出,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减税政策,对礼来的这笔投资具有 “根本性” 意义,他强调:“今年必须让这些政策永久延长。”
David Ricks所提及的,是2017年由国会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这堪称美国近三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税法改革举措。
该法案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措施,其中将公司税率从35%大幅降至 21%,整个法案价值高达15万亿美元。其核心目标在于刺激经济增长、减轻企业监管负担,并致力于在美国营造一个对商业更为友好的环境。
然而,目前部分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是否延期仍需特朗普政府做出关键抉择。日前,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了一项旨在延长减税期限的法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减税延期的可能性,但最终结果仍充满变数。
显而易见,礼来在大力投资美国的同时,已将《减税和就业法案》的延期当作至关重要的谈判筹码。
事实上,这样的操作并非礼来首 创。早在八年前,David Ricks就曾站在一条印有 “投资美国” 字样的红色横幅前,高调宣传他的公司将在美国制造业投资85亿美元。当时,他就巧妙利用这个机会,敦促国会通过公司减税政策,而特朗普也将企业减税列为其第一届政府的优先事项之一。
如今,礼来除了在《减税和就业法案》延期方面发力,还对拜登政府推动的一系列被认为对药企不利的法案,有着强烈的改进诉求。
首先,礼来希望能延长小分子药物有资格进行谈判的时间表。这一诉求主要针对的是《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重点聚焦于 “老药”,规定未受到仿制药(类似药)冲击、上市时间达到7年的小分子药物,或者上市时间达到11年的大分子药物,将被纳入相关谈判范围。法案一经推出,便遭到市场的极力反对,尤其是针对小分子药物的条款。
究其核心原因,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研发难度丝毫不亚于大分子药物,并且这类药物通常需要从晚期临床阶段开始,逐步向患者基数最为庞大的辅助治疗领域推进,整个研发过程可能耗时7-9年之久。
基于此,市场上众多人士判断,仅给予小分子药物9年的自主定价周期远远不够,这极有可能导致市场对小分子药物研发的热情大幅降低。有市场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现有药物价格的降低,是以牺牲未来新药的开发为沉重代价。也正因如此,礼来迫切希望能扭转这一局面。
另外,礼来还期望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能够最终确定一项规则,允许医疗保险承保肥胖药物。当前,该保险计划禁止承保礼来旗下流行的 GLP-1药物Zepbound等减肥药。David Ricks明确表示:“我们期待与本届政府携手合作,最终确定涵盖这些药物的拟议规则。”
政府正试图借助关税这一有力工具,或者说是挥舞 “大棒”,来迫使企业将制造业回流至美国本土。但对于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毕竟,制造业回流不仅需要投入巨额成本,企业更期望从中切实获取利益。
David Ricks对此表示:“作为一家企业,税制改革是吸引我们的‘胡萝卜’,当这种激励与压力的平衡被打破时,我认为政府将难以达成他们预期的目标。”?
很显然,特朗普政府最终能否如愿以偿,完全取决于他们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诚意,而这一切仍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走向尚待进一步观察。
三、值得持续关注的话题
美国政商之间的博弈,将会深刻影响制药产业的格局。
在过去几十年间,医药制造产业之所以会从美国流出,本质上是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结果。新药研发遵循逆摩尔定律,当前其研发成本日益高昂,这迫使大药厂们不得不尽可能地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也正是在这一逻辑驱动下,医药制造业逐渐从美国市场流出,转而布局到那些具备更低成本、更高生产效率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制药产业来说,确实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毕竟,大药厂通过将制造环节转移所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更集中地投入到研发端,从而加速制药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开发出更多创新药物,造福患者。
如今,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本质上是在打破这种原有的平衡状态。生物科技行业本就因诸多复杂因素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今又因这一计划被进一步复杂化。
因此,它不仅关系到美国本土制药产业的未来走向,也将对全球制药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场政商之间的博弈最终结果如何,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却是所有人不得不关注的。进一步来说,这也反映出了特朗普2.0时代,其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态度。特朗普是否会继续出牌,又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未来将会如何演绎,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