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氨基观察 百利天恒拟定增39亿,创新药企再融资空间打开;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支持创新药发展”

百利天恒拟定增39亿,创新药企再融资空间打开;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支持创新药发展”

热门推荐: 华熙生物 减肥药 印度CXO
作者:黄恺  来源:氨基观察
  2025-03-11
如今的华熙生物,正在用自己经历与教训,提醒着每一个向前冲的选手,要时刻警惕、保持思考,避免陷入 “中等规模陷阱”。

  一、创新药企再融资空间打开

  创新药企的再融资空间可能已经打开。

  3月9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表示,计划向特定对象增发股票募资不超过39亿元。这也是该公司在公布赴港上市计划后,提出的另一种融资方式。

  这也反映出,创新药企的再融资空间正在逐步打开。在A股市场,过去再融资主要受到监管限制。对于未盈利企业的再融资不放行,曾一度成为一大障碍。

  但时至今日,A股市场已多次表态支持未盈利企业的再融资,迪哲医药也是率先获得批准的企业之一,加上百利天恒提出的融资方案,或许预示着A股创新药企的再融资将会越来越顺畅。

  在港股市场,再融资相对较为宽松,关键在于市场是否认可。自2024年以来,港股创新药企二级市场表现火热,股价翻倍的案例已不在少数,这也为再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药企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

  二、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支持创新药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创新药。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去年之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创新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能够看到,从口径来看,顶层对于创新药行业的重视程度在增加:去年只是提出加快发展,而在今年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措施。

  创新药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积极政策窗口期。

  三、华熙生物成“中等规模陷阱”典型样本

  市场、政策都在给中国大健康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不过,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醒,避免犯过去的错误。

  日前,医美一姐华熙生物,就公开反思,成了“中等规模陷阱”的典型样本。

  根据董事长赵燕讲话内容,对于华熙生物当前的困局,可以概括为几个维度:

  组织架构变形,曾经高效灵活的运作模式逐渐僵化;员工激情消退,创业初期的那股冲劲与活力不复存在;此外,在战略方向上也出现了部分迷失,导致企业发展步伐有些紊乱。

  简单概括为,体量膨胀了,立身之本的内核却萎缩了。实际上,这也是整个大健康行业,在过去几年遇到的共性问题。

  在资本等一系列因素的推波助澜下,企业体量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但外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内功却没有跟上,导致陷入两难境地:

  尚未建立起“大而不倒”的市场地位之际,灵活优势却日渐消失,主动调整面临着重重阻碍,处在一个悬浮状态。

  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削弱,经营业绩随之下滑。陷入这种“中等规模陷阱”的华熙生物,希望做出改变,但失去的时间与错过的机会已无法挽回。

  如今的华熙生物,正在用自己经历与教训,提醒着每一个向前冲的选手,要时刻警惕、保持思考,避免陷入 “中等规模陷阱”。

  更详细内容,可点击《华熙生物的“中等规模陷阱”》

  四、印度CXO成立联盟抱团抢单

  CXO行业的变革仍在持续。

  最近,印度生物科技大会(BioAsia)在海得拉巴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期间有一个动向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印度11家本土CXO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创新制药服务组织,成员包括Syngene、Aragen Life Sciences、Piramal Pharma Solutions、Sai Life Sciences等,该组织的目标是提高印度在全球CDMO市场的竞争力,并争取更多国际大型制药公司的合作订单。

  简言之,印度的CXO企业希望通过联合来获取更多订单,这也是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目前,医药制造行业的走向仍然不明确。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鼓励医药制造业回流美国;另一方面,制药公司也在增加对印度的投资,例如安进在海得拉巴投资2亿美元建立新中心,雇佣2000名员工,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学开发药物;默沙东在印度扩大招聘,员工人数从1800人增加到2700人,并建立了新技术中心。

  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CXO产业的未来走向将继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五、KRAS G12D先驱都扛不住了

  接下来关注创新药研发动态。KRAS G12D这一热门领域,

  热度持续攀升的KRAS G12D领域,却不断传出糟糕的消息。

  3月5日,据外媒消息,BMS已经放弃开发KRAS G12D抑制剂MRTX1133,原因是前景堪忧。用BMS相关人士的话说,“药代动力学数据高度可变且不理想”。

  这并非KRAS G12D赛道的第一个坏消息。过去几年,其它先驱也是亚历山大——恒瑞医药、安斯泰来的主打分子,都出现了响应率极低的现象,成功希望渺茫。

  如今,随着又一位重磅选手折戟,无疑给KRAS G12D领域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对于处在跟随阶段的国内药企来说。

  很显然,这些国内跟随的选手需要进一步审视其KRAS G12D分子的结构。

  当然,先驱接连失利也并非全是坏消息。毕竟,对于后来者来说,如果表现给力,就有可能实现超车,从跟随者变成领跑者。

  六、减肥药再迎MNC入局

  MNC已经不能没有减肥药。

  最近,制药巨头艾伯维宣布以超过22亿美元的价格引进丹麦生物技术公司Gubra的早期减肥药管线GUB0142951。

  艾伯维看重的胰淀素(Amylin),被认为是目前“最热门的肥胖新机制”,它不仅能抑制食欲,相比GLP-1类药物还有提升减肥效果的潜力。

  在减肥药领域,艾伯维似乎有些晚起步。从辉瑞到安进等大小不一的巨头,早已全面投入减肥药市场,即便是Amylin这一赛道,也已被先行者占据。

  然而,这也反映出,在这场加速的代谢和肥胖革命面前,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这一趋势。

  同时,从颠覆性单药确立赛道价值,到联合疗法扩展边界,再到新靶点争夺“下一个高峰”,减肥药研发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如果从2021年司美格鲁肽获批肥胖适应症开始算起,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减肥药几乎走过了免疫疗法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减肥药市场中,参与的风险也在增加。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