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贴标签机 药物在线 林可霉素 盐酸莫西沙星 头孢他啶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主编视角 >> 浅述常用美白剂的作用机理

浅述常用美白剂的作用机理

https://www.cphi.cn   2021-12-29 10:35 来源:CPhI制药在线 作者:小泥沙

在我国及日本、韩国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剂包括:熊果苷、烟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葡糖苷、3-邻-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凝血酸、甲氧基水杨酸钾、红没药醇等。

浅述常用美白剂的作用机理

       12月1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题为《浅谈美白化妆品与美白剂》的文章。文章介绍,美白化妆品具有的美白功效,主要依赖于产品中添加的美白剂品种及用量。除了以物理遮盖方式达到美白增白效果的产品外,目前,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转运,还原黑色素,促进表皮黑色素的脱落等,根据配方中所用具体美白剂不同,产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机理及原料组合来体现的。在我国及日本、韩国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剂包括:熊果苷、烟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葡糖苷、3-邻-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凝血酸、甲氧基水杨酸钾、红没药醇等。

       皮肤黑化机理

       一般来说,肤色的暗沉、斑点是黑色素沉淀导致。当皮肤受到过量外界紫外线照摄,皮肤细胞内自由基爆发、炎症因子大量积累时,会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发出信号,刺激黑色素细胞分裂增殖,黑色素细胞得以活化,产生内部应激反应。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小体发生黑色素生成,随后经黑色素细胞树突结构运输至角质细胞外沉淀,并逐渐向表皮运输,若此时角质层代谢不足或异常,则表现为皮肤斑点或者肤色暗沉,皮肤变黑。当皮肤刺激源消失,晒黑后皮肤生成的黑色素会随着皮角质细胞脱落,层层代谢,最终皮肤恢复至原来的肌肤颜色。不过,与生俱来的斑点部分黑色素分泌始终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这些固有的黑斑大多是由基因调控,黑色素不易分解,斑点几乎无法褪去。

       常用美白剂作用机理

       1、熊果苷

       熊果苷(Arbutin),化妆品中一般指的是β-熊果苷,一方面可以抑制黑素小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酪氨酸向多巴,以及多巴向多巴醌的转变,进而最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另一方面,由于熊果苷与L-酪氨酸结构的相似性,可与酪氨酸酶相互作用,参与竞争结合酪氨酸酶的活性位点,进而减少黑色素的生成。熊果苷在不良的条件下(高温、紫外线照射、极端pH等),以及人表皮微生物和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容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和**的氢醌。另外,β-熊果苷还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即α-熊果苷。α-熊果苷相对β-熊果苷其化学性质更为稳定,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价格更昂贵。

       2、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维生素C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衍生物是将维生素C活性位置C-2上羟基取代或者酯化而来。维生素C类的美白机制,一方面,可对生成黑色素的路径进行还原,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使黑色素不再增加;另一方面,增强皮肤修复和再生能力,延缓衰老。维生素C的活性主要源自其四个羟基,特别是其烯醇结构上的两个羟基,对热、光、氧敏感,不稳定。产品易引起褐变。因此在化妆品中,更多情况下添加的是维生素C衍生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抗坏血酸酯类衍生物,抗坏血酸醚类衍生物,抗坏血酸磷酸盐衍生物以及抗坏血酸葡萄糖衍生物四类。

       3、烟酰胺

       烟酰胺又称尼克酰胺,是烟酸(维生素B3)的酰胺化合物,因此也可称作是维生素B3的一种衍生物。其作用机理为促进黑色素向角化细胞的传递,加速黑色素在角质层的代谢和脱落,简言之,类似于一边让黑色素工厂压货,一边让皮肤迅速甩货,所以对于已形成的黑色素剥脱十分有效。

       4、曲酸

       曲酸(Kojic Acid)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来的一种具有美白、抗菌作用的有机酸。曲酸能够与细胞中金属离子如铜离子络合,从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而抑制酪氨酸合成黑色素。曲酸对光、热敏感,与空气接触容易被氧化从而失去美白效果,其在化妆品中的用途受到限制。

       5、传明酸

       传明酸,又名凝血酸、氨甲环酸。一直以来是皮肤科医生治疗黄褐斑的王牌成分。研究数据表明皮肤斑点部位存在慢性微弱炎症。这些炎症因子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周围的细胞持续发出产生黑色素的信息物质PGE2(慢性微弱炎症),进而促使黑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素。传明酸的美白机制即抑制炎症因子对黑色素细胞的信号刺激作用。

       6、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是α-MSH(促黑色素激素)的结构相似物,是α-MSH的对抗剂。通过竞争性结合黑色素细胞上黑色素刺激素受体MC1-R,使黑色素细胞无法产生酪氨酸酶,从而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7、4-甲氧基水杨酸钾

       4-甲氧基水杨酸钾,又名4MSK(4-Methoxy Salicylic Acid KCI)。皮肤变黑,一方面是黑色素生成,另一方面是黑色素无法顺利代谢剥脱。虽然皮肤会代谢,但如果这部分的皮肤出现异常,含有黑色素的细胞像钉子户一样不脱落,皮肤依旧变黑。4MSK除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外,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调理肌肤角化过程的不顺畅来改善皮肤的色泽。

       8、苯乙基间苯二酚

       苯乙基间苯二酚,别称SymWhite 377,也是本次科普文中着重指出的美白剂。苯乙基间苯二酚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另一方面,该成分结构中的双酚羟基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对生成黑色素的反应进行抑制。苯乙基间苯二酚在非特征产品中不允许超过0.5%,特征申报的产品中不允许超过2%,苯乙基间苯二酚在光照下不稳定,且容易与金属离子螯合,在弱酸性配方体系下稳定(pH4.5-6.0),限制了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此外,美白植物成分主要包括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构树叶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等。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皮肤微循环、抑制黑色素生成以及抗氧化作用协同改善肤色,达到美白的功效,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有多酚类、多糖类、黄酮类。其活性成分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过程中,多为竞争性抑制,改变酶活力,对皮肤温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冰怡,丛琳,刘海勇,李雪竹.浅谈新法规形势下常用美白剂的原理和组合搭配[J].当代化工研究,2021(12):38-41.

       [2]吴长机,方一泓,张立萍.植物活性美白成分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21,44(04):49-52+58.

       作者简介:小泥沙,食品科技工作者,现就职于国内某大型药物研发公司,从事营养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