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具有普遍应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挥发油除具有解热、抗菌、抗炎等功能之外,还有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脂的疗效。挥发油,又名精油,广泛存在于中药材中,是一类具有挥发性、特殊气味,且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滴的总称。近年来,有关挥发油的化学物质、药理活性及促吸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挥发油除具有镇痛、抑菌、消炎、改善心肌的功能,还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的疗效。
1、挥发油的提取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大体分为两种:传统的提方法和现代提取技术。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压榨法、油脂吸收法等;现代提取技术则包括亚临界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
挥发油在中药材中的含量低,所以传统的压榨法提取有限,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油脂吸取法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对挥发油进行提取,但同时也会引入其他杂质,对挥发油的纯度有影响,而且挥发油的质量评价较为困难,因此也没有广泛的应用。索氏提取较为充分,但仅限于实验室使用,不能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新的提取方法相比于传统提取方法在药材利用率、挥发油的质量等方面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自身不足和条件限制也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如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超声提取法需要重新对挥发油进行富集等不足而难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成本高,难以得到普及,而水蒸气蒸馏法因为成本低从而有着广泛的应用。
2、挥发油的分离
中药挥发油的传统分离通常是采用有机试剂法进行萃取,工艺流程繁冗,挥发油得率相对较低,所得挥发油通常会出现溶剂残留,对挥发油的品质产生影响,且与绿色化学理念相违。随着应用物理学研究的深入,膜分离技术已成为挥发油分离发展的新方向。该技术运用油的表面张力明显小于水的原理,采用有机膜对含油水体进行分离。
3、挥发油与抗高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一项或两项以上超出合理区间而出现的病变。随着抗高脂血症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之外,人们将更多的目光和关注投向了以植物为主要来源的中药。目前已有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在抗高脂血症方面呈现出重要的作用。
中药挥发油抗高脂血症机理主要包括PPARa的调制和相关基因参与的脂质代谢、增强激素敏感脂酶的活性、减少肝肠循环中胆汁酸的重吸收量、促进胆固醇的逆转录等。如桂枝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肉桂醛通过对PPAR-γ和AMPK 信号通路的调制,能有效防止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脂分化,进而有效发挥抗肥胖效果;姜黄挥发油具有降低仓鼠血浆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理作用,并且能够治疗、恢复高血脂症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血功能障碍,抑制eNOS mRNA 的表达;不同剂量的当归挥发油对家兔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缓解和改善。
中药挥发油属于植物提取物,与目前临床常用的化学降脂药相比,具有绿色、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原料丰富等优势,特别是针对降血脂药物需长期用药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有关挥发油抗高脂血症作用的报道中,较多的还是停留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阶段,距离制剂的临床实验和上市还有一段路途。另外,挥发油成分复杂、药材含油量低、易挥发以及药材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制约其成药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兴欢, 贾田芊, 任丽,等. 中药挥发油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8, 20(3):367-370.
[2] 黄罗生,顾燕飞,李红.中药挥发油及芳香性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 12) : 1605-1608.
作者简介:小泥沙,食品科技工作者,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内某大型药物研发公司,从事营养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