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潜在“First-in-class”镇痛新药TRD205正式启动临床2期研究。作为全球首个针对慢性术后神经痛并进入Ⅱ期临床阶段的1类创新药,该成果不仅标志着非阿片类镇痛药研发的重大突破,更有望重塑全球疼痛管理市场格局。
1 机制创新
TRD205的核心靶点是血管紧张素Ⅱ型2受体(AT2R)。研究发现,外周神经损伤后,AT2R被异常激活,通过诱导巨噬细胞释放活性氧/氮,引发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钙内流,最终加剧痛觉敏化。作为高选择性AT2R拮抗剂,TRD205可精准阻断这一通路,从源头抑制疼痛信号传导,避免了传统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显著降低成瘾及呼吸抑制等风险。
这款具有全球首 创潜力的新药已在中美两地获批临床,目前在中国展开临床2期研究,并在1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 2023年9月,向美国FDA提交IND申请并获受理,临床前数据证实其在神经痛、炎症痛及癌痛模型中的显著镇痛效果。
· 2023年12月:中美双报成功,获NMPA和FDA批准开展1期试验,安全性初步验证。
· 2025年4月:开启中国2期临床试验,重点评估对慢性术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当前开展的2期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进一步评价TRD205用于治疗慢性术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项研究计划纳入184名受试者,通过低、中、高剂量组探索最优给药方案,治疗持续6周,受试者每日接受1次TRD205片(200mg/片)或者安慰剂治疗。主要研究终点包括第6周的NRS疼痛评分周平均值较基线的变化。次要终点指标是第6周的NRS疼痛评分周平均值较基线下降≥50%、≥30%的受试者比例。
作为靶向AT2R受体的新型拮抗剂,除了术后慢性疼痛,TRD205拟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适应症开展临床试验,构建多维度镇痛管线。
2 千亿市场的缺口
慢性术后神经痛(CPSP)是术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综合征,全球每年3.2亿手术患者中,约10%受此困扰,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疼痛管理市场规模达794亿美元,预计2027年增至12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39%。中国市场2019年规模为970.81亿元,2024年Q1同比增长7.22%,展现出强劲需求。
然而,当前临床治疗面临显著瓶颈:阿片类药物虽为主要用药,却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成瘾性等副作用,更有甚者可能诱发更高风险的抑郁症,并且仅25%患者能获得满意疗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抗抑郁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有限。
在此背景下,靶向AT2R的非阿片类新药TRD205开辟了全新路径——其通过抑制外周巨噬细胞介导的痛觉敏化通路,既能有效缓解疼痛,又规避了中枢神经系统风险,高度契合全球“去阿片化”政策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尚无AT2R靶点药物上市,针对神经痛适应症的AT2R靶向药物研发仍处早期。中国生物制药的TRD205率先进入临床2期研究,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慢性术后神经痛并进入2期临床阶段的创新药。
传统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有限,TRD205拥有全新的分子结构,在多种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显示出具有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痛和癌痛。
2023年,礼来宣布与Confo Therapeutics达成协议,以最高6.3亿美元的总金额获得后者临床在研药物AT2R抑制剂CFTX-1554及其他同靶点候选抗体的开发权益,该AT2R抑制剂CFTX-1554目前位于临床1期。
若TRD205进展顺利能够获批上市,将填补神经痛治疗领域的空白,凭借“First-in-class”机制和多适应症布局,快速渗透传统疗法效果欠佳的细分市场,抢占超百亿美元的市场先机。
3 中国生物制药的「镇痛布局」
中国生物制药将镇痛列为四大核心治疗领域之一,2024年该领域收入达44.58亿元,占集团收入15.4%,较去年同期收入同比增加18.9%。
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泰德制药是国内透皮贴剂的龙头企业,拥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得百安)、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得百宁)和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得舒平)等重磅产品。
明星产品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国产首个非甾体炎性痛外用凝胶贴膏剂,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新获批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则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独家垄断的局面,与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共同构成全管线覆盖,涵盖骨关节炎、肌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多类适应症。
在研产品方面,中国生物制药聚焦创新机制与新型给药途径,拥有超10个在研项目,包括6款创新药(2款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及8款生物类似药/仿制药。预计外科/镇痛领域未来三年(2025-2027年)将有4个创新药和8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在研管线涵盖小分子、生物制剂及透皮制剂等多元化方向。例如,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型透皮贴剂、靶向特定疼痛通路的小分子药物等,形成了从局部到全身、从急性到慢性疼痛的全周期治疗方案。
针对术后镇痛这一临床痛点,中国生物制药通过引进与自研双轮驱动布局长效镇痛药物。
2025年3月与清普生物合作引进的QP001是国内唯一注册分类为国家2类新药的美洛昔康注射液,作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其半衰期长达18-22小时,可实现24小时持续镇痛,显著降低骨科和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吗啡使用量(分别减少56.3%和46.0%)。目前该药物已在中国和美国申报上市,预计将于近期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有望成为中国首 款一日一次的长效镇痛NSAIDs注射液。
已上市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作为经典术后镇痛药物,与QP001形成产品梯队,巩固了中国生物制药在外科/镇痛领域的优势地位。
4 结语
TRD205片的2期启动,不仅是中国生物制药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标志着全球镇痛治疗从“阿片依赖”向“精准靶向”的历史性跨越。若临床数据优异,其将为全球数亿患者提供全新选择。随着国际合作深化与临床数据积累,这款中国企业研发的First-in-class新药,有望成为创新药出海的标杆,在千亿级疼痛管理市场中书写本土药企的突破篇章。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
2.药智数据
3.《千亿镇痛市场,新机制药物即将登场》,贝壳社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