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头号疾病杀手。心肌梗死(MI)是继发于长期局部肌肉组织缺血,而导致心脏不可逆坏死。它通常由氧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失衡而引起。通常如果在血液循环中能检测到心脏酶,那说明心肌已经有坏死的迹象。冠心病的风险增加通常伴随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传统治疗局部缺血的方法是通过尽量恢复氧气供应以及心肌氧需求的平衡而达到治疗目的。人们发现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肌严重应激,从而产生心肌梗死样坏死,同时心肌中脂质水平变高。而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也很可能参与了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损伤。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激素后,其严重的病理生理学的变化甚至与人的心肌梗死疾病的变化不相上下。在病人中,心血管和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高,其原因仍然不清楚。
大蒜已经在全世界不仅作为调味剂使用,而且从古到今,都被作为一种药物而被广泛食用。大蒜以及从大蒜而改造的衍生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医用价值。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是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通常称为大蒜素。 它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由烯丙基,亚砜基和氨基酸半胱氨酸组成。煮熟的大蒜,大蒜醋和老蒜提取物中,均含有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 一克鲜重的大蒜大概含有6~14mg大蒜素,而干重的大蒜则含有18~42mg大蒜素。迄今为止,基本没有文献报导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在一项新研究中,利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模型,评估了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的预防心肌梗死的效果。
该研究利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Wistar大鼠心肌缺血,旨在于评估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对该心肌缺血模型的预防效果。根据大鼠体重,分别用两个不同剂量的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40 mg/kg 和80 mg/kg,预处理大鼠5周。预处理后,按照与大鼠体重的150mg/kg 的剂量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异丙肾上腺素,间隔24小时后,再次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如此处理大鼠2天。在对照组仅用异丙肾上腺素激素处理后的大鼠的血清中,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的活性转氨酶和丙氨酸转移酶,结果这些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但心脏中这些酶活性则显著减少。而在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预处理的大鼠中,其血清中这些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而在心脏中则发现这些酶显著增加,同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自由脂肪酸的水平在血清和心脏中均有显著增加,与此相反的是,对照组仅用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的大鼠,血清中磷脂水平增加,心脏中的磷脂水平则降低。 脂质研究结果表明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预处理对脂质有显著影响。同时对照组大鼠中,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显著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显著降低;将大鼠口服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进行预处理后,发现HMG CoA的活性显著降低,还显著增加了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中LCAT的活性。对照组中,血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性物质和氢过氧化物增加;用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预处理后,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剂量为80mg/kg的效果比40mg/kg剂量为更有效,发现80 mg/kg 的剂量能将所有生化参数恢复至或者接近至正常水平。因此,此项新研究显示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大鼠中具有降脂作用,研究结果很有可能能运用到临床,临床相关性非常高。
综上所述,此项新研究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异丙肾上腺素激素诱导大鼠后,脂质积累的现象能被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逆转,也就是说,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预处理后,脂质在该模型中积累变少。这可能是由于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的抗氧化作用。S-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能直接清除自由基,同时能间接地通过减少或抑制脂质过氧化来减少脂质积累,其临床应用价值极大。但是,此项新研究需要进行进一步机制原理研究,以找出降低脂质的确切机制。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