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结构上与γ-氨基丁酸类似,1993年首次在英国上市,该药的随后应用范围扩展到疼痛治疗,加巴喷丁已报道的疼痛适应症包括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癌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神经痛、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早期的研究显示它只在中枢起作用,后又有研究证实加巴喷丁可抑制外周损伤神经的异常放电活动,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后研究发现该药在治疗慢性疼痛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并且可以与阿 片类药联合应用治疗术后疼痛。
镰状细胞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患者入院的主要原因,会伴发剧烈的疼痛,致骨坏死和炎性介质释放。脉管闭塞导致的疼痛可能机制涉及伤害感受性反应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许多研究正在关注如何减少和减轻病人的疼痛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但这方面的疼痛治疗尤其是儿童治疗用药仍然未有系统的用药指南。
最新的一篇病例报告报道了一名患有镰状细胞病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14岁女孩,自9岁起多年难治性疼痛,程度严重,多次因急性疼痛入院治疗,发作频率逐渐增多,每次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治疗药物需要静脉用对乙酰氨基酚、酮洛酸类和阿 片类药物,且剂量逐渐增加。患儿由于疼痛和入院治疗的,生活学习受到影响且有抑郁倾向。此次入院后经临床医生评估和专家会诊后,结合病史对其予以每天口服加巴喷丁300 毫克(7 mg/kg/day),十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自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日常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住院次数明显著减少,患者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从之前的每个月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住院治疗一次改善为在此10个月内一共只住院治疗3次。这是加巴喷丁应用于治疗儿童镰状细胞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第一篇病例报告。
常规临床中应用的对抗疼痛的三环类抗抑郁药、阿 片类药以及其它抗癫痫药虽然具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不良反应。加巴喷丁抗异常性疼痛效应机制包括:增加γ-氨基丁酸介导通路的抑制性输入和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的抑制作用等。加巴喷丁与其它药物几乎无相互作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尤其适用于老年病人或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加巴喷丁还具有阿 片类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阿 片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有可能成为一种单独或联合用药来控制疼痛,避免了因联合用药造成的各种副作用的叠加,为临床镇痛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多模式镇痛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大睿,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生,研究方向: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脏器保护作用机制及影响。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