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是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和灵感来源。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人口约65%的初级卫生保健来自以植物为主的传统药物。目前可获得的药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天然化合物或由天然化合物改构而来。而在癌症的治疗药物中,天然来源或起源的药物比例超过了60%。因此,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对传统医学中使用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越来越感兴趣。苍耳一种有毒也可食用的植物,其提取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潜力。
苍耳为菊科植物,全株都有毒,以种子**。苍耳的干燥成熟果实,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偶有误食苍耳子或苍耳子芽而引起中毒的情况发生。苍耳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全球均有分布,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美洲,在中国其分布也很广泛。事实上,苍耳在我国是一种特别古老的植物素菜,最早见于《诗经》之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描述的是苍耳的嫩叶,在古代为一种常见蔬菜,其味道被评价为可煮为茹,滑而少味,但现代已经较少食用。
在亚洲地区,苍耳属植物已经被用作传统草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糖尿病,皮肤瘙痒和炎性疾病如鼻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苍耳还作为一种抗菌素用于中医临床治疗。苍耳种子中含有倍半萜内酯,萜类化合物,噻嗪类,甾醇和咖啡酰奎宁酸等多种化合物。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苍耳中所含的一些化合物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细胞内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组装。研究显示,苍耳提取物显示出抗微管蛋白作用,研究还证明了苍耳全提取物对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能够特异性地靶向地抑制其增殖的进程。研究分析发现,起作用的主要化合物为倍半萜内酯,8-外延黄素和8-外延黄素环氧化物。
苍耳在我国古代是一种植物素菜,也是一种传统草药。目前,苍耳的药用价值比较广泛。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一项新研究显示,该植物的全部提取物在体外显示抗有丝分裂活性,表明其提取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诱导增殖细胞有丝分裂停滞。研究还发现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癌细胞的微管蛋白,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和纺锤体分离的组装,从而对抗癌细胞的增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苍耳提取物在将来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药物研发潜力。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