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恶心呕吐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影响病人恢复质量的重要问题,发生率约为20%~30%。据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处理术后恶心呕吐的处方量占**医生围术期处方量的80%,仅次于镇痛药处方量(83%)。术后恶心呕吐可以导致病人程度不等的身体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可产生较大影响,可以使口服药物、食物或液体不能进行,严重者可致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性肺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继术后困倦后延长日间手术病人住院时间的第二大因素。显著影响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因素有性别、**方式、手术时间、术后阿 片类药物镇痛及既往术后恶心呕吐史或晕动病史。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联合抗呕吐药物的应用是目前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临床用药。
5-羟色胺受体位于胃肠道、迷走神经和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带,常用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包括格拉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多拉司琼、雷莫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中枢神经和胃粘膜的迷走神经来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临床上,常常在**诱导前或者在手术结束时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然而,同样是预防给药,哪一个时间点的效果更好还没有定论。但是既往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应用于化疗止吐的已有报道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加和QT间期延长的心脏并发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对临床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总结了自1990年至2013年间使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的患者,以及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与空白对照或其他抗呕吐药物对比的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以及谵妄情况的对比,分析的文献主要来自pubmed,embase以及coachrane数据库的120个临床研究,共计 27,787 个病例,其中31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6623例患者的结果中发现使用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的患者较使用昂丹司琼,多拉司琼,托烷司琼以及空白对照组会明显增加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所有纳入的研究中共计发生有5到8例,对于儿童人群,更易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且发生率极低。但是QT间期延长这一说明书中特意注明的并发症既往鲜有报道,各个药物发生率统计无明显差异。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的药物组合最推荐的是使用昂丹司琼复合地塞米松进行术后止吐。多拉司琼也未见报道会增加各年龄段人群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而P-R间期延长以及心脏骤停等并发症均未见报道。
可见对于临床中一些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在选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来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时,临床医生应该综合患者的生理特点,选择最适合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种类。
参考文献:Andrea C Tricco, Charlene Soobiah, Erik Blondal, et al. Comparative safety of serotonin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a s ystematic r 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C Medicine (2015) 13:142.
作者简介:朱笑添,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临床医生,研究方向:镇痛镇静药物的临床应用,脏器保护作用机制及影响。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