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苏镇江竞价、议价药品集中采购市级价格谈判第一轮入围产品正式公示,245个入围品规(没错,一个地级市第一轮只有245个品规入围)整体降价率只有1.84%,其中,有68个品规降价幅度在1分钱甚至1分钱以内。
此次谈判的范围主要是江苏省级入围第二批品规(3925个),也就是说,在这3925个品规中,只有245个品规第一轮入围(占比为6%),有高达94%的省级入围第二批品种在镇江第一轮是暂时出局的。
有药企投标同仁不禁想问一声:
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发展,第二轮药企再不降价,难道整个镇江市只用245个品规来满足全市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针对此次镇江第一轮入围现象,笔者分析有三方面:
省级入围已经是全国,为何再降?!
根据江苏省药品招标方案,在省级入围过程中,药企已经如实上报了2011年全国各省中标价格,甚至包括江苏二级以上医院的实际采购价与社会药店价格。既然省级入围已经是,为什么镇江还要要求上报全国价?
一个招标项目有一个发展过程,从资质审核到价格申报,时间差异性是正常现象。如果置省级要求于不顾再要求企业上报价,就是对省级招标方案无情的嘲弄。
但现实是,镇江一边要求药企如实上报价,一边却要求第二批同一评审组内经济技术标得分的产品报价必须要低于现全国价的才能直接入围。很多产品已经是经济技术分并且是全国价了,还要低于现行全国价才能直接入围?
201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曾发文《质量应是企业立身之本(一线视角)》,首次诟病价中标。“在招投标中,低价就能中标,造成大家不比质量,只比价格低”。建议全国各省药品集中采购制定者,认真地、仔细地、严谨地看一看相关文章,不要逆势而行。
更低价中标将击穿药企防线,价格体系必须维护。
对药企来说,这次省级入围的3925个品规在镇江只有245个品规入围,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态度:
我已经是全国了,为什么省级入围以后,你一个地级市还要让我创全国更低?
如果非要让我创全国更低,那我宁可放弃市场。“你有病,我有药。但你的病已经无药可治,那就一拍两散”。
江苏省级招标方案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地方再搞药价谈判已经把药企价格体系逼近胡同,退无可退。
“谁能降谁降,反正我已经是全国,就是一分不降”的心声,已经成为主流。
建议政策制定者要充分考虑药企心声,不要一味低价是取。
回归镇江谈判方案来看,相信政策制定者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案,比如,方案中明确提到:谈判入围产品在采购周期内如出现短缺、断供等不能正常供应情况时,医疗机构可申请调整采购计划,确定替补采购产品,或补充谈判,经市卫计委审定后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但是,3925个品规,第一轮入围率只有6%,相信一定是让各方始料不及的。为什么呢?江苏的重点城市报价才刚刚开始,镇江就想一杆子就把价格撸到伤心太平洋。
可药企的难处,谁能知道呢?一致性评价必须要投入,两票制必须要应对,营销体系必须要合规,这么多难事要事,二次议价再过来砍我的肉,药企难呐!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