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同样暗藏风险的“药驾”却常常被人忽视。失眠是成年人的常见主诉。安眠药常用于治疗失眠。**于上世纪90年代上市,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安眠药之一。很多人服用安眠药后,次日开车上路,一颗小小的药也能让自己成为“马路杀手”。
2018年5月,发表在《CNS Drugs》的一项在韩国进行的基于人群的病例交叉研究,考察了**处方与致命性机动车辆碰撞(MVCs)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将2010~2014年韩国道路交通管理局的致命性MVCs数据与全国健康保险数据相连,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病例交叉研究,其中每个病例都作为其各自的对照。病例期的定义为致命性MVCs前的1天,并与90天间期的4个对照阶段进行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计算与**暴露相关的致命性MVCs比值比,并根据混杂药物暴露的时间变化进行调整。对不同年龄组(是否低于65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患者是否为**新使用者进行分层分析。
714名研究对象中,与前一天处方**相关的致命性MVCs的调整比值比为1.48。分层后,具有较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者、年龄较低者和**新使用者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认为,这一基于人群的病例交叉研究显示,前一天处方**与致命性MVCs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亚洲人群中,前一天的**处方与致命MVCs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年龄<65岁的患者、**新使用者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5的患者亚组显示了**使用与致命交通事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为防止与**有关的致命MVCs,需要对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驾车的患者进行更多的教育。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