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制药机械 无水柠檬酸 人参提取物 甲酸铬 氨苄西林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2017年卫生健康数据公布 民营医疗领域发展增速显著

2017年卫生健康数据公布 民营医疗领域发展增速显著

https://www.cphi.cn   2018-09-20 22:17 来源:动脉网 作者:廖娜

2017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行“新医改”的第九年,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节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亦布满挑战。

      2017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行“新医改”的第九年,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节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亦布满挑战。国家卫计委于今年6月发布了《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展现了2017年我国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基层卫生等基础状况,本报告结合2010-2016年以往的数据对我国医疗卫生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

      新医改进程稳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步自画像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3月17日开始施行。新医改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新医改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2017年是实施新医改以来的第九年,也是2016年推进“三医联动”的系统化改革的次年,我国医改整体进程发展稳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结合卫计委历年统计数据细致探讨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医改不断纵深推进,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但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不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导致现代社会居民患病率日益升高,我国卫生工作在疾病的防治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居民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孕幼群体死亡率逐年下降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纵观2010年-2017年的数据,发现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基本呈现小幅波动式的缓慢增长,201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7岁,同比增长0.2岁。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水平,不仅要看预期寿命,孕幼群体的死亡率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2010至2017年期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一致性地表现为逐年连续下降的趋势,体现出新医改以来我国在妇幼保健工作上取得不错的成绩。

      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态势良好,仍需加大投入降低死亡率

      根据上图数据,我国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情况良好。2008年之前是我国传染病发病高峰期,该阶段由于卫生设施水平落后及居民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加之缺乏健康保健知识,故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2009年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公布施行新医改,欲大力改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困境。2009年-2017年期间,我国传染病发病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从2008年的268.01‰的发病率降至2017年的222.1‰,传染病的大力防治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仍需注意的是,虽然发病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传染病死亡率的形势依然不够乐观,反而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从2005年的0.76‰上涨至2015年的1.40‰。很多传染病本身若不加以控制,则有致命性的危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传染病的防治,或鼓励社会资本布局传染病防治产业。

      卫生资源结构趋向优化,社会办医取得新进展

      医院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核心,尤其是三甲医院凭借自身拥有的优秀医疗资源一直是广大患者趋之若鹜的医疗场所,这也就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即所谓的“看病难”的问题。新医改强调,发展基层医疗和非公医疗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根本途径,以此分流大医院的病人,缓解大医院医疗服务压力。下面从医疗机构数量、床位数和卫生人才等三个角度仔细刻画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领先,民营医疗规模扩张快

      整体来看,我国医疗机构呈现逐年缓慢增长的趋势,从2010年的93.7万家增长至2017年的98.7万家,净增长约5万家。但在2012年数量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2012年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大量村卫生室合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减少约0.5万个。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数量分布上,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呈现压倒性的趋势,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医疗机构,每年数量占比均超过93%,且始终保持小幅的稳定增长。而医院和专业公共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体量相当。医院保持每年一定幅度的稳定增长,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则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3年数据急剧增长,主要是因为增加了原计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而在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锐减,直接导致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量逐年减少。

      另外,相对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数量起点偏低,但增速更快,几乎每年保持超过10%的速度连续增长,在2015年起数量上开始碾压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医改中政府倡导社会办医,鼓励民营医疗发展的政策红利的释放。

      民营医院多而不强,处于边缘化发展

      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我国拥有医疗资源的总体规模,但不同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水平差异巨大。比如,2017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占全国医疗机构的95%,但并不能仅仅凭这一项指标说明我国基层拥有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床位数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说明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可能比医疗机构的数量更能反映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

      2017年我国各类医疗机构的总床位数达到794.0万张,比上年增长53万张,同比增长7.2%。其中公立医院在床位供给上占据主导地位,床位数为461.3万张,比上年增长17.6万张。民营医院的床位数量从2010年的37.4万张增长2016年的123.4万张,净增长86万张,累计增长率高达230%!不过,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多而不强”,总体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原则》),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指导性目标是3.3和1.5,比例为2.2:1,而2017年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床位数比例是3.1:1,社会办医院床位数距离《原则》的指导性指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说明民营医院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不同医院等级上,不难发现,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几乎占据了全部医院床位数的90%以上,几乎覆盖绝大部分病人的病床使用需求。而一级医院多为直接为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其床位一般用于小病急诊服务,不承担病人住院服务,故总体体量较小,占比仅10%左右。

      卫生技术人员增长快,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日益优化

      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医疗资源的硬件作为支持,医疗服务本身更需要广大的卫生人员献身其中。从2010年至2017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量从820.8万人增至2017年的1174.9万人,净增长354.1万人,增长率达43.1%。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长了311.2万人,增长率高达53.0%,可见卫生人员的增长主要是由卫生技术人员的增长所致。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数量减少了12.3万人,负增长率为11.3%。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在这期间净增长97.7万人,增长率为40.5%,增长十分迅速。

      在不同医院类别上,公立医院的卫生人员数量明显高于民营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但民营医院卫生人员增速较快,从2014年的86万人增至2017年的142.8万人,净增长56.385万人,累计增幅高达66.0%。体现出民营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卫生人才愿意前往民营医疗机构就业。

      卫生技术人员是医疗系统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故其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纵观历年数据,显而易见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是呈现逐年优化的趋势。这里用本科以上学历代表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发现该指标值连续提升,从2010年的占比24.9%提升至2017年的34.0%,累计提升近10个百分点。

      筹资公平性持续提高,居民医疗经济负担仍待改善

      新医改以来,政府对于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卫生总费用为5.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达6.2%,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7%增至2017年的30.1%,但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将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至到6.5%~7%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另外,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比重由35.3%降至28.8%,卫生公平性有所改善,但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15%的公平筹资体系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个人卫生支出所占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仍十分迅速。2017年个人卫生支出增幅仍显著高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我国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仍然较重。

      药费占比持续降低,药品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在新医改的逻辑中,降低药品费用是解决“看病贵”问题和控制卫生费用增长的基础环节,而改革的重点对象是公立医院,2017年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从过去几年的医药费用数据来看,公立医院无论是在门诊还是住院费用中,药费占比都在不断下降,虽然医疗费用的绝对值仍然较大,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医药费用的增速在加速下降,这体现出我国药品费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效果。

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