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新药指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证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改良型新药是对已上市药品的改进,强调“优效性”,即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备明显的临床优势,这种优势基于差异化研究。
1.美国抗肿瘤化药改良品种
美国的505(b)(2)申报途径,一直是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更被誉为“站在巨人肩上”的新药开发模式,或改给药途径、或增适应症,或组成新复方等。
据FDA上市药物批准信息年报统计,2008年至今,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化药改良型新药共涉及24个品种,42条批准信息,获批上市的改良型品种主要集中在第5类。
图1 2008年至今美国抗肿瘤化药改良新药分类
美国FDA批准上市的24个品种抗肿瘤化药改良型新药主要包括多西他赛、甲氨蝶呤、托泊替康以及卡巴他赛的,详见下表。
2.中国抗肿瘤化药改良品种
2016年3月4日 CFDA正式发布实施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该方案重新定义了新药及仿制药的范围和概念,新药指中国境内外均未上市的药品,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其中创新药强调含有新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改良型新药是在已知活性成分基础上进行优化,强调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据统计,2010年至今,国内申报改良品种的抗肿瘤化药涉及37个品种,142个受理号。
图2 2010年至今中国改良型新药分类
中国抗肿瘤改良型新药主要集中在旧5类和新2.2类,这两类改良型新药为剂型改良,新剂型如纳米制剂、缓控释制剂。其临床优势主要体现于能改变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患者顺应性;新给药途径应重点突出提高患者顺应性(如注射改为口服)和提高生物利用度(黏膜途径给药提高口服易降解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在品种方面,主要集中在传统化药和一些老品种方面,究其原因与传统化药肿瘤杀伤能力强,同时毒副反应也比较大,开发传统化疗药物的主动靶向制剂是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国内已经申报的剂型改良型新药中,主要以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的脂质体、微乳、纳米制剂等主动靶向制剂为主。
紫杉醇是美国FDA批准的第1个源自天然植物的化学药物。紫杉醇注射剂(Taxol,1992年上市)是全球第1个上市的紫杉醇制剂。但其溶媒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003年 CFDA批准南京绿叶公司研制的紫杉醇脂质体上市,在减轻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并具备一定的缓释靶向功能,但是脂质体包封率低,易发生泄露,甚至会诱发假变态反应,引起心肺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和美国在抗肿瘤的改良型品种方面,研发热点主要集中于在已上市药物的剂型方面。在改良的抗肿瘤药物品种方面,中国和美国均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化疗药物上面。其中中国改良的品种以紫杉醇居多,改良剂型主要是主动靶向的纳米制剂或微球、脂质体等缓释制剂。而美国主要以多西他赛为主,改良的剂型方面也是以主动靶向制剂为主。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