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pic Dermatitis学名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民间也俗称湿疹。疾病的特点就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好时坏,没有湿疹的人永远不知道得了有多苦……
但事实上,湿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通常有湿疹的皮肤表现,但同时往往还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一组疾病。专家诊断AD需要符合以下标准:
1. 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2. 个人或家族特应性病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过敏性结膜炎
3. 血清总IgE升高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或者过敏原阳性
湿疹不等于AD。符合第1条,再加上2或3中的一点,才可以被诊断为AD。
【中国市场有多大?】
中国市场向来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再加上各级医院对AD认知和诊断能力的不同,容易导致疾病的误诊或者漏诊,这个市场估测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采访国内综合医院及儿科,特应性皮炎大约占大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量的10%。
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中特应性皮炎患者占比%
来源:梁实整理
在美国,儿童中的AD患病率约为10-15%,以此来推断中国的儿童AD患者约2600万人,约60%的儿童AD可持续至成人,那么中国成人患者约为1600万人。
尽管潜在病人基数约为3200万人之众,然而正确的诊断率和规范的治疗率仍然会是主要的市场阻力,去掉误诊或治疗不足,梁实估算全国可治疗儿童患者约1200-1400万,成人患者700-800万,这依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再加上在儿童中,AD发病率逐年提高,家长们对疾病诊断和早期管理的意识的提高,整体呈现上升势头。
【那些蒸蒸日上的生物制剂?】
1. Dupixient (Dupilumab - 抗IL-4/IL-13抗体)
Dupilumab由Sanofi/Regeneron公司开发,是美国市场上凭借SOLO1/SOLO2试验最早拿到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biologics,早在2014年就获得FDA批准上市。
在使用Dupilumab治疗到16周时进行评估,38%(SOLO1)和36%(SOLO2)患者IGA评分达到了0或者1,也就是皮损基本清除或者接近清除。
来源:Medscape
Dupixent销量一路上涨,2018年前3个季度的销量累计已经突破5亿欧元,已经成为Sanofi全球的支柱性产品。
来源:Sanofi 2018 Q4 quarterly report
2. Nemolizumab - 全人源化IL-31 receptor A单克隆抗体
由Maruho开发,这是日本一家专注于皮肤病新药研发的制药公司。2019年4月,公司宣布该药物达到3期试验终点。试验入组了13岁以上的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nemolizumab治疗组在主要终点,即在给药16周后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次要终点给药16周后湿疹部位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达到统计学显著改善。
划个重点(红线处),33%的患者在接受nemolizumab治疗后能达到IGA0或1的水平(也就是皮损基本清除或接近清除)。这个数据与Dupilumab在SOLO1和SOLO2中的数据相当。公司在对投资人的公告中称,将很快递交日本的上市申请。
3. Lebrikizumab - IL-33单克隆抗体
由罗氏开发,2017年罗氏与Dermira达成协议,Dermira获得了Lebrikizumab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从该药物在美国开展的II期试验研究来看,在18-75岁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的中重度AD 患者,125mg(每4周一次的方案)在治疗12周后对EASI-50(EASI 50%降低值的患者百分比)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单次给药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无差异。
来源:Medscape
4. Etokimab (ANB020 - IL33 单克隆抗体)
由Anaptysbio开发,在治疗中重度AD的II期临床研究中,12例患者接受了ANB020单一剂量静脉输注治疗,数据显示,在接受单一计量ANB020治疗15天的患者中75%患者EASI(湿疹面积严重程度指数)提高50%(EASI-50)。所有的12名患者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达到EASI-50。
来源:Anaptysbio website
基于此试验,Anaptysbio投资了phase2b的试验进一步评估在中重度成人AD患者中的剂量水平和注射频率。该试验名为ATLAS,预期2019年下半年公布试验结果。应该说这也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单抗。
5. Fezakinuma - IL-22的单克隆抗体
由Pfizer开发,2018年年初完成该药物的2期随机对照试验,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该研究纳入了60名中到重度AD患者,在第12周时(治疗终点),治疗组较安慰剂平均SCORAD评分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134)。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治疗的应答情况高度相关,在严重组中,药物组SCORAD评分下降水平远高于安慰剂组(第12周,P =0.029;第20周;P=0.034);且治疗组IGA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34),而在非严重组AD患者中,疗效指标在不同组间没有明显差异,SCORAD、BSA和IGA等在非严重人群中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不如对照组明显。
【biologics vs small molecules ?】
看到这里,基本您已经把国际上已经上市以及进入2期中重度AD的单抗看了个遍。但除了生物大分子,还有一大波小分子信号通路药物的开发也是如火如荼,这些药物包括PDE-4抑制剂(磷酸二脂酶IV抑制剂),JAK抑制剂等。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辉瑞公司的明星产品Eucrisa, 以及JAK抑制剂中的Upadacitinib (Abbive), Oluminant (Lilly), Xeljanz (Pfizer)等等。辉瑞年报显示Eucrisa 2018年全年的销售额1.47亿美金,主要来自儿童及轻中度的特应性皮炎。
辉瑞重磅的JAK抑制剂已经斩获中重度RA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跃期PsA牛皮癣性关节炎等重要的适应症,同时也在大规模的开展3期试验用于治疗中重度的AD。
讲到这里大家也一定非常关心,在中国广袤而一片空白的市场上,这几大产品在中国的研发布局和进展如何?
限于篇幅,梁实今天就先总结到这里,请持续关注梁实先生,听他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梁实,吃瓜群众,独立医药行业观察者,,碎片时间总结行业小趋势一二,与读者共享。欢迎各位拍砖。
【参考文献】
慕彰磊,张建中《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点击下图,观众预登记成功送20元话费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