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巧借基因大数据 科学家发现常用降压药潜在副作用

巧借基因大数据 科学家发现常用降压药潜在副作用

热门推荐: 阻滞剂 基因 抑制剂
来源:医学新视点
  2019-07-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三大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全球数百万高血压患者都在服用这些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三大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全球数百万高血压患者都在服用这些药物。

       虽然在上市之前,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都经过了大量临床试验的检验。但随着在实际应用中的证据积累,科学家们仍然在关注这些药物潜在的长期副作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就发现,长期服用部分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与肠道问题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Circulation期刊。

       上市后大规模研究通常非常不容易,涉及漫长而昂贵的临床试验。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研究团队巧妙地借助了遗传分析,通过研究具有与药物相似降压作用的基因,来了解药物的相关作用。

       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与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三大类降压药物所靶向的、有助降低血压的蛋白质。随后分析了大约75万人的遗传数据,来确定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变异。

       那么,反过来推导,这些基因变异是否也与疾病风险相关呢?

       不出所料,这些基因与较低的心脏疾病和中风风险有关。然而,在基于英国生物银行研究的数据评估了大约900种不同疾病的风险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与部分钙通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作用相关的基因,与一种被称为憩室病的肠道疾病风险增加近50%有关。

       憩室病会导致肠道内壁出现小突起,尤其影响老年人群,如果这些突起被感染或破裂,也可能导致急症。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帝国理工大学Dipender Gill博士解释道:“这是首次发现这类降压药与憩室病有关。其对肠道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可能是潜在机制,但还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Gill博士同时提醒,目前无需改变用药指南,患者更不应自行停止服药。“这些研究结果不应该改变临床实践,而是应该助推进一步的研究。”

       资深作者,帝国理工大学Joanna Tzoulaki博士补充说:“研究与药物作用相似的基因,正在成为新兴的理念,这有助于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参考资料

       [1] Dipender Gill, et al., (2019). Use of Genetic Variants Related to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o Inform on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Circulation,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8814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