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第九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暨GACT/CTONG 2019年度会议在羊城广州隆重召开。会议前夕,对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进行专访,介绍中国肺癌领域临床试验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肺癌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离不开临床试验的开展,能否请您介绍下肺癌领域中国国内临床试验的发展变化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临床肿瘤学,特别是肺癌的诊疗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变化得益于临床试验的开展。一方面,国际上的大型医药企业仍然把中国看作非常重要的基地,将临床试验放到中国来进行,而且临床试验也从过往的Ⅲ期临床开始慢慢往前移;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型医药公司越来越多,提供了非常多的新药,比如免疫治疗和新型的小分子药物,迅速地进入到临床研究之中。
将这些进行归纳,并可以看到以下特点:第一是新的药物层出不穷,包括全世界最先进、领先的药物;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在做更多的前沿性探索,在临床试验的更早期进行探索;第三是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这三点也就构成了当前肺癌临床试验的特点。
CTONG着眼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众所周知,目前免疫治疗异常火热,对于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目前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临床试验去回答?
众所周知,免疫治疗异常火热。对于免疫治疗,目前认为其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因为很多免疫治疗药物才开始应用到临床。因此必须来探索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疗效,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治疗的效果。可以看到,当前原始积累阶段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绩。
当前全球范围内,有3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分别是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Atezolizumab,基本上覆盖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线治疗。中国的企业目前也着力于此,虽然要稍微落后于国际,但也在迎头赶上。所以当前时间段确确实实是原始数据的积累过程。我个人预计,在未来的1~2年后,整个市场和临床试验基本上会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未来关于免疫治疗,不能够只看PD-1/PD-L1抑制剂。
另一方面,在免疫治疗中也有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克服免疫治疗的耐药问题,包括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当然目前在这方面也开始有了一些苗头;其次我个人认为中国企业应该迎头赶上,抓住机会与全世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免疫治疗是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个人更希望有新的药物出现,超过PD-1/PD-L1这条通路,当前越来越关注调节肿瘤微环境,特别是关于激活T淋巴细胞、解除抑制、改善微环境中有利的免疫细胞的浸润,这些均是当前研究的方向,也是寄予厚望的研究领域。
在肺癌领域,能否请您谈谈CTONG/临床试验发展论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CTONG又将如何引领未来?
CTONG是一个研究者所组织的团体,团体中各成员都是平等的,能够一起参与CTONG发起的临床试验。CTONG的特性决定其不会进行很多注册的临床试验,但CTONG会助力临床试验向前发展。比如说,阿斯利康公司已经跟CTONG有一个协议,凡是阿斯利康在全球开展的临床试验,首先会来征求CTONG的意见,在这一点上CTONG是做的不错的。
第二方面,CTONG更着眼于要真正去解决临床问题,药物上市之后,实际上有很多的临床问题未被解决,然而这些并不是制药企业所感兴趣的热点。此时为了解决临床问题,需要再做更进一步的探索,这便是CTONG的工作和任务。比如对于脑转移的研究,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等。
未来CTONG将会在生物标记物引导下的临床试验,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这些才是真正能够让患者接受、更精准治疗非常重要的前提。CTONG最近也开展了一项研究——TRUMP(CTONG1702),接近差不多有18个臂的研究,基本上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部覆盖了。我们希望研究完成之后,能够在患者属于任一情况下,都能有非常好的治疗,这便是CTONG的目标。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