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菌药,过去,氯霉素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作为旧时代的一种新型抗菌产品,氯霉素获得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不过,随着后期更多的抗菌物质被发现,而氯霉素在频繁使用期间,大量细菌亦对氯霉素产生耐受性,从而使得氯霉素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在具体的作用上,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其中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可对氯霉素产生耐受性,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较少见。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比较慢,可能是通过基因的逐步突变而产生的,但可自动消失。细菌也可以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获得耐药性,获得R因子的细菌能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因此,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因此,尽管氯霉素是一种使用范围及频率比较高的药物,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亦需要根据具体的细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设定,否则可能会因为细菌产生耐受性而使得药力失效。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