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制药机械 无水柠檬酸 人参提取物 甲酸铬 氨苄西林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访谈 >> 药由心声 | 白骅:创新要趁早

药由心声 | 白骅:创新要趁早

https://www.cphi.cn   2020-09-17 14:59 来源:转载 作者:医保商会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医药行业元老级大咖——白骅来为我们分享他的《制药往事》。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医药行业元老级大咖——白骅来为我们分享他的《制药往事》。

医药行业元老级大咖——白骅

       退休后的白骅依然在忙,他说之前主掌海正药业时压力实在太大,现在轻松很多,“一年胖了两斤,气色也好了不少”,养生秘诀是:心态好,吃得杂,免疫力高,多散散步。虽然如此,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习惯的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已经很难改变。

       这一代老医药人,时刻惦记的是行业的发展,产业的未来。他坦坦荡荡,知无不言,就事论事。自评不喜长篇大论,但乐于讨论,尤其事关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他非常明确且掷地有声的告诉产业人,创新是未来大势,看明白了就趁早开始,莫再心存侥幸。这是他50年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得出的真知灼见。

       国际化就是要有自己的品牌

       50年来,在信仰中前行,在挑战里磨砺。1947年出生的白骅,1968年加入海正药业前身海门化工厂,1977年走上领导岗位,1981年担任海门制药厂厂长,以此作为他人生事业的起点,整整50年,深扎医药行业。1998年白骅担任海正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直至2018年退休,主掌海正药业20年。

       他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更是躬身入局,全力奉献者。由他掌管的海正药业,从最早的兽药到人用药,从原料药到制剂,从内销到出口,逐步迈向白骅心目中医药企业应该具有的实力和模样。这是成绩,但每当回想起过去的激荡岁月,白骅自认为有成就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海正药业从原料药出口的领军企业成功转型为一家制剂出口的领军企业,为此他给自己的从业经历打50分,“制剂国际化要求高,还需要补课,如果完成了可能会多加几分。”

       制剂国际化,其实这是整个中国医药产业在成为原料药出口大国之后,接下来需要去打胜的另外一场战役,“原料药出口我们有优势,发酵、化学半合成是强项,当然也有国外制药大公司发酵原料药加工业务。接下来要探索制剂国际化。你真的要做品牌,要有自己的东西,那肯定要做成品药出口,那才是有企业自己的品牌”。

CphI&P-MEC China

CPhI&P-MEC China 2020,

是您品牌和企业展示宣传形象的难得机会!

       什么是自己的品牌?说白了就是来自中国医药企业服务于全球患者的创新药。从大处来说,为国争光;从小处对企业而言,制剂、创新药比原料药利润高,而且不是“无名英雄”。“所以你真正还是要有自己创新的东西,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国医药产业的路唯有研发创新,这已经是产业共识。当然这一共识的产生,是国家产业政策与导向驱使下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作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后产业的必然走向。

       从2015年开始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到2019年《药品管理法》对各项改革措施以法规的形式进行的固化,为中国医药创新完善了生态体系。

       机制上,解决了审评挤压,扩充审评员队伍,且CDE设置首席科学家一职,从海外引入高水平科学家加入,尽管后续人员设置有所波动,但是这些举措进一步为鼓励药品创新的机制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改变创新药的定义,加入ICH,也使得中国医药创新有了与国际接轨的语境。

       创新生态体系评价指标之一,就是该行业的投融资的活跃程度。虽然这两年伴随着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监管趋严,投资机构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但是针对医药产业的投资,不管是从金额还是数量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投中、万得、清科等相关数据库的统计,我们发现,2018年10月1日到2019年9月30日,医药产业共发生投资案例1108起,涉及金额1649.82亿元,其中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额为613.13亿元,占整个行业的37.16%。

       此外,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开展的带量采购,以及国家药价谈判,都使得中国医药企业非常明确的意识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只有研发创新一条路。“4+7带量采购我觉得很好,国家真的是找到了中国医药产业的问题根源,整个政策会让有实力的关注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好,让没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产业洗牌逐步被淘汰。更进一步说,带量采购还重构了中国医药企业的营销体系,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白骅说。

       创新要赶早

       白骅也观察到了近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在创新领域发生的变化。“我认为,与国际接轨,加入ICH,这些政策都是好政策,而且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一定要明晰国家政策所指引的方向,国家在向国际化、规范化靠拢,我们也争取早醒悟、赶个早。醒悟、领悟得早,理解到位,才能制定好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否则若是不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公司可能会有一段时间要出现低潮,有的弄不好甚至会被洗牌。”

       在白骅看来,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正处在从模仿式创新到跟随式创新过渡的阶段。由于中国目前基础研究环节还相对薄弱,因此距离原始性创新,仍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尽管中国医药产业的基础科研水平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但是与国际接轨的整体研究方法和 “套路”都学会了。”

       中国是从模仿式创新开始的,最显著的表现的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医药企业都非常关注老靶点新化合物的开发,尤其是在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上市后,在产业界所形成的“替尼热”。

       随着越来越多科学家回国,创新药企业的增多,中国医药企业对国际上新出现热门靶点的跟进越来越紧密。“国外一个新靶点、新化合物在临床第二期的时候,中国企业就要着手准备,迅速跟进。”近两年太热的靶点PD-1/PD-L1就是沿着这一路径进行。目前在华获批上市的此类药物,除了默沙东和百时美施贵宝两个跨国药企外,剩下的诸如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都是在这轮创新大潮中涌现的佼佼者。

       “总结出来一句话,未来的制药企业,如果想日子混得好,就应该趁着现在的机会,多做一些前沿的技术平台与产品布局。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今年日子好也必须时刻考虑明天、后天,要有一个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发展,不能昙花一现。”

       如何实现?白骅认为最核心的是人。

       首先,中国需要一些有远见有魄力的医药企业家,“作为一个国家,总要有人站出来,把我们拉到国际舞台上竞争。”其次,是中国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听说现在的大学生有的不是在好好读书,这有点可怕,科学研究是要有功底的、靠累积的、即使要产业化,也要有生产工匠**,庄稼是用靠汗水浇出来的。”

       此外,白骅认为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应该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假若没有自己的工业,医药工业,是不可取的。”因此中国的企业一定要重视创新,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国际同行认可的产品,中国的政策一定要鼓励创新。

       从全世界来讲,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是白骅对医药产业的理解,同时也是从资本到实业层面对医药产业未来发展预期的美好诉求。接下来,除了产品层面关注创新外,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升以及普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产业的产品和业务内涵将向两端延伸,从过去的以治疗为主,向前端的保健、中间的治疗,后端的康复三个层面的业务协同发展。

       改变的是业务内涵,不变的是作为医药人的初衷,“医药行业是治病救人的行业,我们应该以作为医药人感到光荣。”白骅始终觉得医药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两个:产品的质量与品种,满足患者所有的临床治疗需求。

创新要趁早

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