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上一辈矮人一截,下一代要高人一等”
“我家小孩怎么就长不高”
“咋怎样补营养都不长高呢”
“孩子不长高,就怪你家基因”
焦虑!焦虑!还是焦虑!孩子长高的问题,已经慢慢地演变成和提高成绩一样的高度,“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家长们。作为父母的你,会焦虑孩子的身高吗?以往通过补钙和运动来提高孩子身高的方式是正确的,但现在焦虑的父母们越来越关注一个药物治疗的方式——“增高针”,甚至着急到赶紧让医生给小孩打上。
所谓的“增高针”是什么?
前段时间,股票市场有一热点新闻,一些生长激素生产相关公司的股票暴跌了,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所谓的“增高针”——生长激素,过度使用的问题,给新华社拿出来“爆锤”了。各地在生长激素使用问题上层出不穷,使用不规范的、超范围使用的和对疾病诊断不规范的。
什么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大脑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是肽类激素的一种,生长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刺激骨骼生长。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能够分泌充足的生长激素来提供生理需求。但在一些疾病像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Turner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等需要通过额外补充生长激素来治疗。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生长激素治疗
家长们要有个概念,生长激素是药品,需要用上时就已经是治病的概念,不是说想打就打。在排除小孩是因为客观因素(遗传、发育慢、营养不良等),考虑存在以上疾病风险时,可以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测排查,确定小孩是否需要通过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医院检测中,需要检测和评估骨龄,因为现在的小孩普遍性早熟,性成熟后骨骺板逐渐融合,骨长度就不再增加了。除此之外,还需要做激发试验判断是否真的缺乏生长激素。
为什么会有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1.时间长,依从性差
生长激素治疗用药时间长,需要连续用药,间断用药很难达到治疗效果,且在用药期间需要每3个月左右去医院随访孩子情况,而孩子身高增长是需要时间的,很多家长因为嫌麻烦往往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坚持几个月后放弃治疗。在一项生长激素长期治疗的调研中,仅有29.6%的患儿有良好的依从性(年用药时长11-12个月)。
2.小孩怕打针,操作性差
由于生长激素需要注射治疗,不能口服,很多孩子因为对针头注射和疼痛的恐惧,导致治疗间断或漏针,打打停停致使剂量不足或治疗方案不能及时调整而影响治疗效果。
3.费用高,难以承受
根据新华社的调查,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费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间,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很多家长因为费用的问题,往往会中断治疗。
生长激素是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如果小孩不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疾病,切勿有“揠苗助长”的想法,应当更多关注孩子的营养和运动情况,运动和饮食能改善的,何必用药物来解决。焦虑的父母们,孩子身高这话题,你怎么看呢?
[1]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8(24):20-21.
[2]梁雁.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06):426-432.
[3]AlonFarfeletal.Long-termadherencetogrowthhormonetherapyinalarge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cohort[J].GrowthHormone&IGFResearch,2018,44
责任编辑|青霉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