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白日梦”绑架,有多可怕?形势诸如国内新冠疫 苗企业的“充耳不闻”。
近日,Moderna宣布与默沙东强强联合,开发并销售一种个性化精准治疗癌症疫 苗(PCV)mRNA-4157/V940。
这种疫 苗基于Moderna的mRNA技术,并与默沙东的明星肿瘤疗法Keytruda(K药)联用,探索治疗高危黑色素瘤患者。
曾经一度被寄予厚望的mRNA新冠疫 苗,在全球疫情逐渐消退的当下,Moderna也将带着该技术转型。
反观国内mRNA赛道,死磕新冠疫 苗的药企不在少数,依旧做着美梦。
而本次,疫 苗新贵Moderna或将提供了转型思路:癌症疫 苗。
凭mRNA独领风骚,Moderna能否攻下癌症疫 苗,再度君临天下、独领风骚?
疫 苗新贵的内部苦恼:
股价下跌近50%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全球范围展开了一场以“新冠疫 苗”为主题的新的研发竞赛。
辉瑞联合德国BioNTech研发的mRNA疫 苗和国药中生北京所研制的灭活疫 苗分别成功获批紧急上市,研发速度史无 前例。
全球先后有十二款新冠疫 苗获批上市。受益于新冠疫 苗的庞大增量贡献,疫 苗市场格局短暂被重塑。
一些疫 苗新贵应运而生。
例如,辉瑞和BioNTech的Comirnaty在2021年实现36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Moderna的Spikevax在2021年实现177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然而,随着步入后疫情时代,新冠疫 苗的红利将会迅速释放完毕。
只拥有唯一一款新冠疫 苗产品的Moderna,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接近50%。
侧面印证,仅仅依靠新冠疫 苗,还不足以打造一个崭新的王朝。
这些新贵公司,还需要展示其技术用于对抗其他疾病的潜力,而肿瘤免疫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据悉,Moderna与默沙东合作开发的mRNA-4157,为一种个性化肿瘤疫 苗,靶向患者的特异性突变,编码最多至34种新生抗原,可以激活肿瘤新生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进而杀伤肿瘤细胞。
mRNA-4157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临床,与Keytruda联合治疗,预计2022年四季度获得主要终点数据。
全球疫 苗的外部竞争:
寡头垄断格局
疫 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天花、脊髓灰质炎等都是靠疫 苗才得以消灭,麻疹、风疹、白喉等传染病也是靠疫 苗得到了有效控制。
据Evaluate Pharma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全球疫 苗市场维持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326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剔除新冠疫 苗增量影响,随着疫 苗接种率的提升、产品迭代更替等影响,全球疫 苗市场有望持续良好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疫 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76亿美元,2020-2025年间复合增速预计为6.8%。
全球疫 苗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片来源:EvaluatePharma,东海证券
疫 苗的特性,决定了疫 苗行业呈现出以品种驱动的特征。
辉瑞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 苗、默沙东的HPV疫 苗等重磅产品上市已超过十年,年销售额依然位居前列,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2020年全球疫 苗销售前十产品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研究所
从疫 苗产品销售额看,全球疫 苗市场呈寡头垄断特点,葛兰素史克(GSK)、赛诺菲、默沙东和辉瑞四家公司的疫 苗产品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20年全球销量前十的产品全部由这四家疫 苗寡头巨头公司生产。
另外一方面,由于疫 苗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政策监管严格、大规模产业化难度大等特征,决定了疫 苗的国际竞争是大国参与的大企业间的竞争。
这个军备竞赛,如果没有大事件发生,天平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
癌症疫 苗
能否重塑市场格局?
癌症疫 苗,其实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它是通过利用肿瘤细胞相关抗原,来唤醒人体针对癌症的免疫系统。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企业致力于开发癌症疫 苗。
但是,这些癌症疫 苗,在使用的时候,免疫系统不仅仅会攻击癌症,也会攻击患者自身,从而导致疫 苗失效,甚至有致命的风险。
2006年,美国FDA顾问委员会全票通过了默沙东公司宫颈癌疫 苗(HPV)上市的建议,这意味着人类抗癌战争即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当不少人都以为癌症疫 苗会东山再起的时候,癌症疫 苗却始终只在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展现出突出的临床优势,其他领域却迟迟没有突破。
mRNA疫 苗在新冠疫情首次面世,在研发效率、保护效力等多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mRNA疫 苗可以通过根据患者个体化肿瘤突变类别设计的疫 苗,可帮助患者产生相对应的抗肿瘤反应,进而提升癌症患者的免疫能力,未来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疫 苗,成为主流技术。
在mRNA药物排名前十的适应证当中,仅次于新冠疫 苗排名第二的就是肿瘤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数量超过100项。
开篇提及的,Moderna和默沙东的长期合作,正是将默沙东在免疫肿瘤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Moderna开创性的mRNA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量身定制的疫 苗方法,有望克服开发过程的“关键障碍”。
此外,德国的CureVac、BioNTech,法国的赛诺菲,英国的GSK以及中国的斯微生物、艾博生物都有布局癌症疫 苗。
其中Moderna、BioNTech的mRNA药物管线最为丰富。BioNtech主要与罗氏合作,与PD-L1抗体联合治疗晚期癌症,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国内头部mRNA公司则通过合作/引进密集布局mRNA赛道,未来的几年将看到mRNA多样化的临床探索。
小结
在新冠大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RNA疫 苗需求正在降温,开发这些疫 苗背后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将重点转移至下一个战场。
疫 苗最 理想的靶标是源于肿瘤DNA突变的肿瘤蛋白,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疫 苗与其它靶向各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
癌症疫 苗有没有可能把个性化癌症预防这个科幻的设想实现?癌症疫 苗有没有可能成为疫 苗企业下一个突围的突破口?
我们拭目以待!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