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核酸采样点废弃,大白失业,核酸产业“废土时代”来了
核酸采样点废弃,大白失业,核酸产业“废土时代”来了
来源:药智头条
  2023-01-13
一夜间,曾经忙地前脚接后脚的“大白”刘馨失业了,而身为刘馨老板的李强,企业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一夜间,曾经忙地前脚接后脚的“大白”刘馨失业了,而身为刘馨老板的李强,企业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一时间核酸产业给人的感觉就是,诞生一夜间,消失也在一瞬间。诚然,社会面的核酸检测量已呈现断崖式下降现象,曾今一天24小时都排着长龙的核酸检测亭,如今已是门可罗雀。

       但也正是这如此快的变化速度,不禁让人一度感觉不真实,而这些变化最终却是尽数反映到了整个核酸检测产业链上。

       被时代抛弃的“大白”们

       据身边核酸采样员朋友所述,当初之所以选择做这个,其实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理想,只是想着能挣点“快钱”,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对于卫校毕业的他,是属于较早一批的核酸采样员,“日薪1000元”并非夸大,但随着检测单价与需求量的下降,薪酬也在日益减少,如今也就在月薪9000-1W间,不过就算如此,其整体薪酬待遇也明显高于之前的从事的一些职业。

       不过,相对而言,在之后通过中介、劳务公司外包进来的一大批检测采样员,整体质量良莠不齐,其薪酬也存在着不同的档次。可以说那时的核酸检测,超过90%的人都是抱着割韭菜的心态进来。而如今被人弃之如敝履,其实大家心中也早有预料。比起失业,甚至从外包公司到一线核酸采样员,几个月没发过工资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另外,据其透露,在核酸检测行业巨震的如今,大白失业其实还只是开始,据其领导所言,公司很多核酸检测人员甚至某些高管都已经徘徊于失业边缘了。

       被群众嫌弃的核酸检测亭

       遥想半年前,群众还是普遍向政府投诉核酸检测亭不够用,三天两检之类高频率检测下,每次还要排队3-4小时,苦不堪言。而如今实施“乙类乙管”,全员核酸筛查取消之后,大众又将矛头指向废弃的核酸检测亭,美其名为“占道危险”。

       不过,大家此举到底处于怎样的目的,谁也不能保证未来是否还会有有关变异毒株造成核酸检测重启,就算不然,如此大规模的拆除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考虑如何废物利用似乎更为合理。

       根据部分地方新冠防治工作方案中的要求,当初政府积极鼓励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各街(镇)设置便民核酸检测点,而在部分地区、部分时间段防疫形势吃紧的阶段,核酸检测点更是剧增。但就算如此,市面上绝大多数核酸检测亭,仍是由地方政府采购然后将硬件和检测服务,打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基本上是半卖半送了,另外还有部分核酸亭干脆就是央企、国企以及慈善机构捐赠的。

       也就是说,当初建立核酸检测亭大多社会资源,不可能国企、央企当初捐赠了,如今还将拆除的责任划分在其名下,这样其中绝大部分核酸检测亭的拆除任务将大概率落在当地政府头上。

       如此,拆除必定很大程度上加剧本就严峻的当地财政压力,群众建议或许可以将部分核酸检测亭改造成早点铺、书报亭或者卫生服务站之类。而对于属于机构的核酸检测亭,这应规定拆除时间,或提交改造申请,将资源尽可能最大化利用。

       被人民质疑的IVD上市企业

       三年时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如果说疫情初期,做核酸生意还是一门别人羡慕的生意,那么后期随着核酸采购单价以及社会需求的大幅度降低,做核酸生意更像是“骑虎难下”或者说是“续命”。就算是核酸检测相关的上市企业动辄超几十亿的营收也只是表象。的确无数相关企业因此完成了垂涎已久的上市梦,可回首之下,如今却又剩下了什么?

       具有关资料显示,整个核酸检测产业链庞杂,涉及上游的抗原、抗体、酶以及耗材生产厂商;中游的核酸提取试剂厂商及试剂生产商;以及下游的终端,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以及最后执行的大白劳务等等。

       其中,国内涉及最多的也是最为群众所知的属于“后两者”,比如某某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某某上市IVD企业年营收超10亿。而根据同花顺问财体外检测领域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三季度,粗略统计43家企业共计营收1220.62亿元,净利润仅377.40亿元,应收账款450.73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

       细看之下,可以发现,虽然核酸产业营收能力确实匪夷所思,但其实际利润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利润比仅30%左右,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超过半数的企业今年的净利润还没有应收账款多,应收账款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甚至如迪安诊断等企业的应收账款已达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5倍有余,骇人听闻。

       而且,就算是迪安诊断这样的企业,都还不是2022年应收账款增速最快的企业,在其之上还有明德生物、达安基因、凯普生物等知名企业,应收账款今年再次暴涨。

       

       数据来源:同花顺问财

       从这一点看来,核酸检测产业的财政压力或许才是市场动荡的最直观体现,也是众多大白、核酸检测人员失业的根本原因,更是部分核酸检查机构愿意与采购政府对簿公堂的原因。

       而据投资人士分析,如今看似残忍的局面,其实还只是开始,至少大多数相关企业还在想方设法续命,等过段时间,业务将回归到疫情前的常态化的再次沉淀,核酸检测行业上中下游企业大幅开始转行的时候,剩下的就是一个萧条的核酸“废土时代”。

       这是历史用无数真实案例早就为我们揭示清楚的,只不过当局者迷,永远不愿意看清而已。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