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仍然应该重视自我防护。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这两类人是真正的高危人群,感染新冠有很大的致死风险;二则是因为因为疫情并未真正结束,未来是否会再有高峰稍微可知。
为何强调中老年人和慢病人群?
根据既往国内疫情的数据调查,在2020年,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新冠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新冠病人的死亡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20-49岁时死亡率仅为0.32%,60-69岁则飙升至3.6%,提升十倍有余,70岁以上的死亡率更高。
携带基础疾病同样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刊发在JAMA上的研究,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早期疫情期间,无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病死率为0.9%,而携带有心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死率分别增加至10.5%、7.3%、6.3%,也就是说,病死率同样提升了5-10倍!
在2022年12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疫 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强调了对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疫情并未彻底结束
目前很难预测我国将来的新冠流行情况及具体毒株,但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疫情流行看出一些端倪。以美国为例,2022年上半年主要大规模流行的是奥密克戎BA.1/BA.2等毒株,感染了大部分美国人,形成了类似我国2022年12月-2023年1月的流行高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2022年10月开始,美国又掀起了一波以xbb.1和bq.1.1为主要流行毒株的新一轮疫情。
世界各国疫情都呈现类似的情况,每次感染后可维持数月的疫情“低谷期”,随后再发生较大规模的新一轮疫情。正如部分专家所言,新冠正逐渐呈现出间断的季节化流行。
因此我们说本轮疫情已基本结束,短期内不会再有爆发性流行,但未来仍然有疫情风险,中老年人、慢病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更应该注重自我防护。
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如何做?
新冠防护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包括避免与阳性病人接触、口罩洗手消毒灯传播途径的切断灯,但是由于高危人群的风险高,更应该重视细节,比如有条件时可以在家门口设置消毒区、更应该注意口罩佩戴、做好手卫生等。考虑到短期内国内不太可能再爆发大规模疫情,现在可以适当放松,但如果有疫情再次来袭的趋势,高危人群应该要更严格的执行个人防护措施。
除此之外,重点当然是接种疫 苗。
目前我国有多重新冠疫 苗可供选择,包括灭活疫 苗、重组蛋白疫 苗、腺病毒载体疫 苗、吸入疫 苗、鼻喷疫 苗。各种疫 苗的技术路线不同,在防护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现在较多专家建议加强针尽量选用非同类疫 苗。如前2/3针使用灭活疫 苗,第3/4针则可考虑重组蛋白疫 苗、腺病毒载体疫 苗、吸入疫 苗或鼻喷疫 苗,其他情况同理。这种接种方式可以调用不同的免疫途径,达成更全面的新冠防护。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中老年人、慢病人群在接种肌注疫 苗时可能存在诸多不便,如糖尿病人的伤口愈合问题、肾病及其他多种免疫系统疾病接种肌注疫 苗可能导致免疫紊乱等问题。对于这部分高危人群,可以考虑相对安全性更高的吸入或鼻喷疫 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鼻喷疫 苗是全球第一个在奥米克戎变异株全面流行状态下、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黏膜免疫疫 苗,且其部分数据已经披露,证实了该疫 苗实现了优良的保护效力,实现了对黏膜免疫的一次探索,且老年人群、慢病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率也与健康成年人接近。鼻喷新冠疫 苗目前已获批紧急使用。
总而言之,慢病患者、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更要重视疾病的个人防护,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