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8日,明天是中秋节,然后是国庆长假。根据以往招采部门的习惯,从今天起一直到10月2日,将是各大集采政策密集发布的时间段,尤其是集采的重头戏--第九批十轮国采,根据以往的时间推断,今天或是政策浮出水面的关键一天。
来源:国家医保局 国家联采办 整理:茶馆
截止至9月27日,符合本批国采(报量版)的竞争格局有了些许调整,笔者整理如下:
进入国采,总体是形成临床替代,同时,在量价挂钩的基础上,中选药品形成持续放量。事实证明,较多的品种中选后,也的确在销售量方面形成了快速上升。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整理:茶馆
但根据PDB数据分析来看,在2018年至2023年Q1的时间段里,国采的整体销售金额从2018到2021年相对平稳,进入2022年则下滑明显。与之相反的是,销售数量持续上升,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进入2022年正式形成了剪刀差。
数据来源:PDB 整理:茶馆
本批国采(报量版)品种,相信在竞争格局上面会迎来更加残酷的洗礼,但在投标之前,品种的销售走势同样很重要。有的品种在增长,有的品种则一直在下滑。
2020年四季度当时的某论坛上,某省招采部门的领导就明确指出,有一些品种就不宜进行国采及要审慎开展集采:
一、用量小或不稳定,适用人群极少
二、生产企业少,竞争性较弱
三、治疗窗小,更换厂牌有风险且成本高
四、存在化合物专利等核心专利纠纷
五、其它因素。
审慎开展带量采购的情况:
一、急抢救、危重病人、妇儿等特定人群用药
二、上市时间较短,或有重要适应症在临床试验或申报阶段
三、单个厂牌的垄断品种
四、存在非核心专利纠纷
五、存在治疗与疗效稳定性差异的生物类似药
即将浮出水面的本批国采,相信在规则的优化调整方面,相信会更加规范。新一批国采将全力针对"围标、串标、弄虚作假""供应短缺"等问题设置"拦水坝"与"防火墙",使集采工作更加完善。日前行业内流传《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投标企业行为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对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具体情形进地了阐述。相信在新一轮国采规则中,会有针对性的调整。
来源:网络媒体 整理:茶馆
在最近两批国采中,TOP6的淘汰机制,其实已经逐渐发挥出威力,新一批国采规则,预计会更加强化规则的针对性。
来源: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 易联、智采 整理:茶馆
日前,在某专业论坛上,原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交流国家药品耗材集采的内容时,再次分享了集采的"一核三层",即"机制核"+"规则层"+"运行层"+"政策层",一核三层的表述,基本上全面概括了国采的核心逻辑。
每一次集采,对有的品种来说,都是一次团灭,同样对有的品种来说,则是一次涅槃重生。但大部分品种进入微利时代,企业若想存活,只能想办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充分放大集采中选品种的红利,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