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进基药、进医保、集采中选无疑是护企神符,但在医药行业中,仍然有大量的双非(非基药、非医保)活得很滋润。
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全国药品销售额为17936亿元,分渠道看,公立医院药品终端销售额为11083亿元(-1.7%),公立医院药品渠道占比下降至61.8%;公立基层医疗药品终端销售额为1644亿元(-3%),渠道占比下降至9.2%。
在众多的药品中,企业总是习惯性的将目光放在集采、国谈、基药的诸多准入门槛中,实际上,大量的非基药+非医保品种,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笔者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梳理了(通用名)独家品种中,共计有110个品种,属于双非,但在残酷的医药行业竞争中,仍然活得很不错。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用于治疗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及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这个复方制剂,能够营养神经,改善脑部功能,辅助治疗一些脑部疾病,改善后遗症。目前在国内无过评、非基药、非医保、非集采,价格美丽,活得舒适。2022全国公立医院一举突破10亿大关。
谷红注射液,目前是步长的拳头品种,但2022年医保增补442的大限结束后,这个品种2023年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销售速度,令人疑问。
类似这样的品种还有很多,本文限于片幅,不一一举例。有需要所有独家双非品种过亿销售清单的朋友,请与作者及时联系获取。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