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ytoReason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8000万美元融资,英伟达、辉瑞、赛默飞世尔科技以及风险投资公司OurCrowd等参与其中。CytoReason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扩展其AI疾病模型应用范围至更多疾病。
近日,CytoReason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8000万美元融资,英伟达、辉瑞、赛默飞世尔科技以及风险投资公司OurCrowd等参与其中。CytoReason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扩展其AI疾病模型应用范围至更多疾病。

▲ 图片来源:businesswire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CytoReason共募集超1.3亿美元融资,最近的一笔融资是来自辉瑞公司200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
据悉,CytoReason是英伟达今年出手的第4家AI制药公司,也是有史以来投资的第13家AI制药企业。不仅如此,这也是辉瑞第二次投资CytoReason,且双方已经深度合作5年。

“我们专注于为治疗领域提供极具价值的观察工具,这些工具基于数据驱动来预测分子性能,旨在帮助生物制药公司提高第 2 阶段临床试验的成功率,并优化其研发组合。”CytoReason 公司在新闻稿中如是说。
新药研发的过程,历来是被形容为“九死一生”的。公开数据显示,在药物研发领域,开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高达22.84亿美元。一款新药从启动临床试验到最终获批上市平均耗时至少7年,如果加上临床前候选药物的选择及优化时间,则可能长达14年之久。然而,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的研发失败率会高达90%。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其新药研发达到了99.6%的极高失败率。
长期以来,新药研究面临着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三大痛点。因此,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技术效率和监管成功率(PTRS)是医药公司的首要任务。在制定与资产相关的研发决策时,速度、安全性和准确性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而AI技术的引入,为制药行业破解这些痛点带来了新思路。
与多数AI+新药研发公司聚焦于药化方向不同,CytoReason选择用人工智能攻克药物研发中的生物学难题。尽管许多AI药企选择将技术赋能临床前研发,如利用AI进行虚拟筛选、分子生成与优化、ADMET预测及FEP计算等环节,以加速药物向临床转化的进程,但这些技术往往难以解决药物研发最棘手的问题:即如何精准选择正确的靶点、适配正确的适应症以及针对正确的病人群体。事实上,靶点发现和临床试验往往占据了药物研发80%的资源。
CytoReason是一家成立于 2016 年的 AI 药物发现公司,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模型的技术平台,该平台利用数据驱动的疾病模型,模拟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加速药物发现和临床试验的进程。作为技术提供商,CytoReason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分子数据库之一。
目前,该公司的计算模型广泛覆盖免疫学、炎症、免疫肿瘤学、代谢等多个疾病领域。根据官网的描述,CytoReason 的疾病模型是第一个映射和比较治疗方法、患者群体和疾病机制的模型,大体分为收集、捕获和比较流程。该模型访问不断增长的疾病模型并获取来自多种适应症和治疗方法的最新临床数据,利用细胞水平和网络分析等新工具了解疾病的不同层面,并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方法评估不同药物分子组合的可行性。

▲ 图片来源:CytoReason公司官网
CytoReason表示,全球前10大制药公司中有六家使用其技术,通过其AI平台的计算疾病模型在免疫学、炎症、免疫肿瘤学、代谢等治疗领域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
相关资料显示,CytoReason 在成立仅一年后便与辉瑞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辉瑞便开始利用CytoReason的疾病模型深化对免疫系统的了解,并在2022年对其进行了2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来进一步扩大合作。此次增资,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CytoReason的平台为辉瑞在超过20种疾病的研发项目中提供了多种见解,被辉瑞比作免疫系统的“GPS”。
2022 年公司宣布扩大与辉瑞的合作伙伴关系之后,CytoReason 增加了多个制药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瑞士制药公司辉凌、罗氏以及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并将其疾病模型覆盖范围扩大到中枢神经系统(CNS)相关疾病。
2023年,CytoReason将IBD疾病模型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授权给赛诺菲,进一步推动赛诺菲在炎症性肠病 (IBD) 领域的靶点发现工作,以识别患者亚型并将其与 IBD 靶点配对。
此外,英伟达也首次投资了 CytoReason。英伟达副总裁Kimberly Powell指出,在过去一年中,CytoReason利用英伟达最新的加速计算和AI平台,推理工作负载加速超过10倍。
赛默飞世尔科技的投资则为CytoReason带来了更多的数据资源,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可能性。
据悉,AI生成的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高达80%-90%,而历史平均水平约为50%。而进入II期临床试验后,这些AI发现的药物分子仍保持了40%的成功率。结果表明,AI在设计或识别具有药物特性的分子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愈加证明了AI发现分子的临床潜力。
英伟达GTC大会上,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的活动多达90场,数目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引人注目的是,知名医药巨头诺和诺德在GTC上官宣将与英伟达合作探索AI在医疗领域的无限可能。目前,英伟达在AI技术的应用中,已深入布局药物发现、医疗设备和成像、以及数字医疗系统等多个领域。此次CytoReason成为英伟达投资的第13家AI药企,无疑是看准了CytoReason及AI制药领域的巨大潜在市场。
早在2016年,AI+药物研发的概念尚显模糊之时,CytoReason便前瞻性地瞄准了AI+生物学。如今能凭借其在AI制药领域的优势获得众多公司的支持,预示着AI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1.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717912688/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