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
近日,MNC巨头葛兰素史克(GSK)与生命科学领域知名风险投资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简称“Flagship”)联手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计划。双方旨在共同研发10款呼吸与免疫领域的前沿药物和疫苗。通过此次合作,GSK深厚的疾病治疗专业知识和强大的开发实力,将与Flagship旗下40余家生物平台公司实现完美协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GSK与Flagship将共同投入1.5亿美元作为初步探索资金。与此同时,GSK将为每款候选药物或疫苗向Flagship提供高达7.2亿美元的预付款(最高共计72亿美元),覆盖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节点。此外,该公司还将提供临床前研究的资金支持,并在产品上市后享受特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近年来,Flagship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孵化模式,成功推动了多家知名医药公司的崛起。自1999年创立至今,Flagship已成功孕育了109家生命科学企业,这些企业的累计总价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25家公司已成功IPO。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研发出首款新冠疫苗的Moderna。
与传统风投公司的做法有所不同,Flagship的助力并不仅限于资金注入。它从药物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推广,到团队构建、运营管理,再到资金支持,提供了一站式的全方位孵化服务。正是这样的孵化模式,使得Flagship在创新药开发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强大的生物平台系统。
应对挑战,Flagship创新合作模式
充分利用孵化企业资源
然而,自2022年以后,Flagship遭遇了一定的挑战。
根据Flagship官网发布的数据,其投资孵化的87家生物医药公司中,近50家在2022至2023年期间面临了发展瓶颈,仅在2023年,就有4家由Flagship孵化的美股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宣告破产。
为了应对这一局势,Flagship开始积极寻求与大企业的合作,以期将其创新成果大规模商业化。在过去的一年里,Flagship与三星生物(一家知名的CDMO公司)和赛默飞世尔科学公司(涵盖科学仪器、CRO及CDMO服务的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Flagship创新性地提出了“创新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即利用其孵化的生物技术公司生态系统,为合作伙伴持续开发创新药物。这些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生物平台和技术,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借助这种新型合作关系,2023年7月,Flagship与辉瑞携手合作,双方各投入5000万美元作为前期资金,共同探索开发10个新项目。对于每个项目,Flagship有机会获得最高达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疫苗、罕见病、炎症和免疫学、肿瘤以及内科等多个领域。到了2024年6月12日,辉瑞与Flagship进一步宣布,他们已锁定了首个合作目标——共同研发新型减肥药物。
此外,在2024年初,诺和诺德也宣布与Flagship孵化的Omega Therapeutics和Cellarity两家公司达成了新药研究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针对肥胖管理的表观遗传药物以及针对MASH的新型疗法。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诺和诺德将承担全部研发费用,并为每家公司的创新产品提供高达5.3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根据销售额进行分成。
Flagship与MNC的创新型合作关系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与大企业的紧密合作,Flagship成功将其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研发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为自身及其孵化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应对竞争
GSK聚焦优势领域,加大创新投入
GSK产品组合主要涵盖三大领域:疫苗、特药和普药。自2022年起,GSK对其业务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将消费者保健业务分拆出去,从而更加专注于新药物和新疫苗的研发。目前,GSK在呼吸、HIV以及疫苗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2023年,GSK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发展重点,决定退出细胞疗法领域,聚焦于优势领域。
如今,GSK与Flagship的合作,是为了推动呼吸和免疫领域的疫苗及特种药物的研发进程。这一合作不仅确保了GSK能持续在其优势领域内精耕细作,稳固市场领先地位,同时也助力其不断完善产品组合,加深护城河,为未来营收增长做好准备。
疫苗领域:持续领跑,迎战追兵,巩固领先优势
根据2023年财报,GSK全年营收营收303.28亿英镑(约38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不包括新冠方案)。其中带状疱疹疫苗表现十分亮眼,全年营收近34.45亿英镑,是GSK销售额最高单品。2023年,在全球畅销疫苗top10排行榜中,GSK的带状疱疹疫苗、脑膜炎疫苗、RSV疫苗以不错的业绩分别排在top3、top7、top8。
带状疱疹疫苗:国产疫苗抢占市场份额
GSK的带状疱疹疫苗目前是欧美带状疱疹疫苗领域的“独苗”,然而在中国却不是如此。2023年,GSK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独占鳌头四年后,中国百克生物成功上市了一款减毒活疫苗,这款疫苗在价格与GSK的重组蛋白疫苗相比,展现一定的优势。在短短的9个月内,该疫苗便在中国市场创下了惊人的9亿人民币销售额,给GSK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中国市场份额的流失,GSK迅速作出战略调整。为了重新夺回市场地位,GSK决定将带状疱疹疫苗的中国独家销售权益授权给智飞生物。2023年10月,GSK与智飞生物正式达成合作,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智飞生物对带状疱疹疫苗的累计采购金额不低于206.4亿元人民币。
RSV疫苗:后起之秀紧追不舍
在RSV疫苗领域,GSK率先发力,其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重组蛋白疫苗“arexvy”于2023年5月在美国获批上市,标志着全球首款RSV长效疫苗的诞生。紧随其后,辉瑞的RSV重组蛋白疫苗“abrysvo”在6月上市,不仅适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更在8月获批用于孕龄32至36周的孕妇,通过母体接种保护新生儿免受RSV感染。
Arexvy作为全球首款针对老年人群的RSV疫苗,上市首年便凭借强大的市场需求和领先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实现了12亿英镑的惊人销售额。据统计,约7%具有相关风险的美国60岁及以上成年人已经选择了这款疫苗进行接种。
然而,竞争并未就此结束。2024年5月31日,莫德纳的mRNA疫苗“mResvia”获得FDA批准,同样用于保护60岁及以上成年人免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侵害。莫德纳强调,其疫苗的主要优势在于便捷的给药方式。相较于GSK的arexvy和辉瑞的abrysvo需要繁琐的准备步骤,mResvia采用预充式注射器,为临床医生节省了大量时间,并降低了操作失误的风险。
在激烈的RSV疫苗市场竞争中,GSK能否成功守住其销售额,尚需依赖产品的持续创新与进一步迭代来提升竞争力。
脑膜炎疫苗:两大疫苗领军企业展开激烈角逐
在脑膜炎疫苗领域,2023年GSK的两款脑膜炎疫苗销售额达到了12.6亿英镑(约合1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而辉瑞的trumenba和nimenrix两款疫苗在同一年的总销量仅为3.05亿美元。显然,从2023年的销售数据来看,GSK在脑膜炎疫苗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优势。
然而,随着辉瑞新型5价脑膜炎疫苗penbraya的上市,这一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Penbraya作为全球首款能同时预防五组脑膜炎细菌的疫苗,无疑对GSK的脑膜炎疫苗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幸运的是,GSK的5合1联合脑膜炎疫苗ABCWY也即将上市。尽管辉瑞的penbraya抢先一步进入市场,但GSK此前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其bexsero与menveo联合使用产生的保护效果并不逊色于辉瑞的Penbraya。因此,一旦GSK的5合1疫苗获得批准上市,辉瑞想要从GSK手中抢占脑膜炎疫苗市场份额也并非易事。
虽然2023年GSK的疫苗板块取得不错成绩,但是辉瑞、百克生物等对手的竞品的不断崛起,一定程度上也给GSK的业绩增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为守护住疫苗板块的营收,其必须持续研发,以保证产品竞争力。
特药领域:持续深耕,强化创新药研发力度
特药领域,GSK的呼吸免疫板块表现强劲,2023年收入达到30亿英镑,其中IL-5单抗necala贡献了16.5亿英镑,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贝利尤单抗则创收13.5亿英镑,整体增长率高达16%。
近日,GSK再传捷报。5月21日,公司宣布其在研的长效IL-5抗体depemokimab在治疗成人和青少年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的两项III期临床试验SWIFT-1和SWIFT-2中均取得积极成果,成功达到在52周内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频率的主要研究终点。GSK正积极推进IL-5产品的迭代升级,以应对专利到期带来的挑战。
未来,GSK将继续在呼吸/免疫方面加大投入。目前,公司有十余项呼吸/免疫管线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此次与Flagship的携手合作,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管线数量和产品组合,为GSK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从而持续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