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集采背景下,如何学习三明经验?!

集采背景下,如何学习三明经验?!

热门推荐: 集采 三明医改 医疗改革
作者:肖裕飞  来源:CPHI制药在线
  2024-12-10
连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连续发声,就医疗改革分享最新观点。

图源:摄图网

       连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连续发声,就医疗改革分享最新观点。11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福建三明举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分级诊疗、三明医改等方面,无疑是我国今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么多年,三明经验为何值得学习?对医药人来说又有哪些应对和启示?笔者分析如下。

       2012年起,福建三明市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大幅降低医保药费负担,目前已取得了患者减负、财政降压、医生增收的"三赢"成效。其中,三明开创的二次议价,通过一"压"一"换"(即"标外压标内"、"标外换标内")等手段挤压药品中标价中的水分,压缩了回扣和返利空间。2018年4月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中,药品与卫生材料占比部分:4月份22家县级以上医院药品与卫生材料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32.50% ,比去年同期33.47%,下降0.98个百分点。达标医院12家,超过核定指标有10家医院。而据有关材料显示,中国医院的药占比已从2010年的41.8%下降到了2016年的34.3%,但在DRGs激励下,药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医院的药占比下降潜力巨大。仅就三明控制药占比的示范作用这一项,相信就值得有关方面去总结与评估。

       而据有关报道显示,三明经验的最大亮点,在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而不依赖财政增加投入,改革后节省的资金充分爆发出的改革红利,降低了患者看病负担,并且提高了医院收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零差价的补偿一般是按照8:1:1的方式来运行,但有的医疗机构一旦没有及时收到既定的财政补贴,立刻即通过转移成本的方式,强制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返点,甚至拖欠货款,尤其是医药领域仍然具有垄断性控制地位的大医院,在这方面做得更具有"示范性"。因此,学习福建三明好榜样,在当前的背景下,更具有别样的深意。

       近年来,国家带量采购、公立医院改革、临床实验自查、医疗反腐、分级诊疗、药品集中采购、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政策的卷起了阵阵风暴。而纵观福建模式,大家都能从中找出政策交互、融合的影子:福建十标开创性的设置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目录,并并按"治疗性用药"、"辅助性用药"及"营养性用药"区分药品属性;在2009年,在福建全省药品采购供应工作中执行"两票制"制度,明确药品采购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绕开中间环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2017年3月,福建省医保办、福建省卫计委更是联合下发了关于《福建省属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和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出了该省首批100个病种统一实行按病种收费,并明确了按病种收费的内涵、实施范围、病种收费标准及医保支付政策。2019年11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

       不难看出,医药政策的变化,从福建到全国,从局部到全面,上述政策彼此间是息息相关的,而福建医药政策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点",更多的是一个"风向标"。

       三明模式的成功,其表层是通过药改等一系列举措释放红利,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各地学习三明模式,应当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今年9月,《健康报》一则时评指出,三明医改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从最初的三保合一、两票制、年薪制,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再到全民健康管理,三明医改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灵活性。基于此,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三明经验的背景下,近年来,拥有前瞻性思维,提前布局和改革的不少省和地区,已在不断深化财政补助、价格调整、薪酬分配、编制管理等方面展开多项改革,正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

       "三明模式"能够坚持下来,恰恰是因为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发挥了作用,而集中了关联医保的所有职能,搁置了部门争议,是三明模式成功的关键。业内著名专家朱恒鹏认为:"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将政府权力限制在有限范围内,让个人和社会的自由选择权在多数市场领域里起决定性作用"。

       福建模式的出现,三明经验的推广,一直是伴随着争议前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点必须承认,通过降低医保负担释放红利,体现的是医改的未来方向,而注重行政手段、市场机制和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体现的是实现医改的必由之路。在以药品、耗材集采为突破口,持续推进三医联动的背景下,三明医改的创新精神值得业内期许。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