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Cell子刊:谢岑/谢青/柳红/刘雅萌团队发现MASH治疗新靶点

Cell子刊:谢岑/谢青/柳红/刘雅萌团队发现MASH治疗新靶点

热门推荐: SMPD3 DC17 脂肪性肝炎
作者:王聪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03
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团队合作在 Cell Metabolism 发表研究,发现鞘磷脂磷酸二酯酶 3(SMPD3)促进脂肪性肝炎,抑制其可恢复膜鞘脂代谢平衡,双功能化合物 DC17 治疗效果显著。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之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全球和亚洲的患病率接近 30%。其更严重的形式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其特征是肝细胞损伤和炎症,伴或不伴纤维化,导致更重的肝脏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负担,是当前的主要健康挑战。

2025 年 2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刘雅萌团队、柳红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Hepatic sphingomyelin phosphodiesterase 3 promotes steatohepatitis by disrupting membrane sphingolipid metabolism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定位于小窝区域的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通过破坏肝细胞的膜鞘脂代谢促进脂肪性肝炎,而抑制肝脏 SMPD3 能够恢复膜鞘脂代谢平衡,为开发新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疗法指明了重要方向。

研究发现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确定了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通过增强细胞膜鞘磷脂水解,成为肝脏神经酰胺蓄积的关键驱动因子。肝细胞特异性敲除?Smpd3 基因或药物抑制 SMPD3 蛋白,均可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而重新引入 SMPD3 则逆转了 MASH 的缓解。

尽管健康肝脏仅低水平表达 SMPD3,但脂毒性诱导的 DNA 损伤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1(SIRT1),在 MASH 进程中触发 SMPD3 表达上调。该过程破坏膜鞘磷脂-神经酰胺平衡,并通过增强小窝依赖性脂质摄取及脂肪变性肝细胞的细胞外囊泡(EV)分泌加剧炎症和纤维化,从而促进疾病进展。

因此,SMPD3 成为整合 MASH 关键病理特征的核心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可同时激活 SIRT1 并抑制 SMPD3 的双功能化合物——DC17,相比单靶点药物,DC17 在多种 MASH 动物模型中均表现出更显著的治疗效果,提示了 SIRT1-SMPD3 信号轴作为一个协同靶点在 MASH 治疗中的潜力。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 细胞膜上 SMPD3 驱动的鞘磷脂水解可提高 MASH 中的神经酰胺;

● 敲除 SMPD3 可减轻 MASH,而 SMPD3 的重新表达可逆转这种保护作用;

● SMPD3 调节小窝依赖性脂质摄取和细胞外囊泡释放;

● 同时靶向 SIRT1 和 SMPD3 的 DC17 在 MASH 治疗中有效。

核心发现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抑制肝脏 SMPD3 能够恢复膜鞘脂代谢平衡,为开发新型 MASH 疗法指明了重要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25)00016-6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