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玻璃立式储罐在化工、制药等行业应用广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爆瓷风险,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有效预防搪玻璃储罐爆瓷,制定温度骤变预防与机械应力管控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温度骤变是导致搪玻璃储罐爆瓷的关键因素之一。搪玻璃是由含硅量高的瓷釉通过 900℃左右高温烧制,使瓷釉密着于金属铁胎表面制成。当储罐内物料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时,由于金属和瓷釉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若热应力超过瓷釉的承受极限,就容易引发爆瓷。
为预防温度骤变引发爆瓷,首先在物料进出罐环节,需严格控制温度。在向罐内注入物料时,应确保物料温度与罐内温度差值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不超过 50℃。可采用预热或预冷物料的方式,例如在物料输送管道上安装热交换器,对物料进行逐步升温或降温。同时,在储罐运行过程中,要实时监测罐内温度,配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一旦发现温度异常波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调节物料流量、开启冷却或加热装置等。
机械应力同样对搪玻璃储罐的瓷层稳定性构成威胁。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若基础不平整,会使储罐在使用时承受不均匀的机械应力,长期作用下导致瓷层破裂。此外,在物料搅拌、输送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如搅拌桨叶与罐壁碰撞,也会产生局部机械应力,破坏瓷层。
针对机械应力管控,在设备安装阶段,要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安装前,对基础进行严格的测量和验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保证基础水平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对储罐进行合理的固定,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位移或晃动。在日常操作中,规范搅拌桨叶、输送管道等设备的使用。根据储罐的规格和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搅拌转速和桨叶类型,避免搅拌桨叶与罐壁发生碰撞。在物料输送时,控制好流速和压力,防止因水锤效应产生过大的机械应力。
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度骤变预防与机械应力管控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能有效降低搪玻璃储罐爆瓷风险,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可靠支持。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