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冯亮团队发表论文,解析人源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小分子抑制机制

冯亮团队发表论文,解析人源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小分子抑制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06

       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MPC)是连接细胞溶质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中心代谢物,负责将丙酮酸转运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它充当着关键的代谢“守门人”,在细胞代谢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此外,MPC 还是治疗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关键靶点。

       然而,尽管 MPC 在生理和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转运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物如何抑制 MPC,目前仍不清楚。

       2025 年 3 月 5 日,斯坦福大学冯亮团队(何峥、张建秀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and its inhibition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源线粒体丙酮酸转运蛋白(MPC)的多种构象状态,并揭示了其底物结合和小分子抑制机制。这一成果为深入理解 MPC 功能机制和设计靶向药物奠定了分子基础,是线粒体转运研究的一项重大进展。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人源 MPC1-MPC2 复合物,并利用冷冻电镜(cryo-EM)技术解析出多组高分辨率蛋白复合物结构,从而确定了这一重要转运蛋白的结构,描绘了其底物结合位点和易位途径,并揭示了其主要构象状态。这些结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 MPC 拓扑结构和寡聚状态的问题,提供了其在转运过程中的分子变构机理,为深入理解其功能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

       接下来,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 MPC 的三种小分子抑制剂——UK5099、AKOS005153046和噻唑烷二酮(TZD)衍生物 GW604714X 与其结合及发挥抑制作用的机制。

       这些发现为理解 MPC 的功能提供了分子基础,并为开发更有效的靶向 MPC 的治疗试剂铺平了道路。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