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南方科技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南方科技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热门推荐: 降雨变化 森林砍伐 亚马逊雨林
作者:王聪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07
南方科技大学曾振中团队研究发现,亚马逊雨林砍伐使雨季更潮湿、旱季更干燥,揭示了不同季节降雨变化机制及相关效应的平衡关系。

森林砍伐通过改变水平衡、风模式以及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的热和辐射通量来影响当地气候。由于这些影响的相互作用,森林砍伐对降雨的总体影响一直难以量化,特别是对于数据匮乏的地区,例如亚马逊雨林。此外,相关研究往往侧重于年平均效应,而忽略了季节变化。

2025 年 3 月 5 日,南方科技大学曾振中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Amazonian deforestation on precipitation reverses between seaso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卫星数据和气候模拟的分析,揭示了砍伐森林后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季节性降雨变化。结果显示,亚马逊雨林的砍伐增加了雨季的降雨量,但又在生态系统最需要水的旱季减少了降雨量,也就是说,亚马逊雨林的砍伐使雨季更潮湿,旱季更干燥,这凸显了阻止这一气候调节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

基于多种观测数据集的分析表明,热带森林的砍伐会导致降水量大幅减少。然而,基于卫星数据的"空间替代时间"统计分析的局限性,阻碍了人们对不同尺度下重塑的中尺度大气环流作用和区域降水再循环机制的理解。这些影响属于非局地效应,与由森林砍伐引起的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减少所主导的局地效应存在本质区别。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揭示了亚马逊地区森林砍伐对降水的影响在雨季和旱季呈现相反的响应:

雨季:砍伐区域降水量显著增加(每减少1%森林覆盖率,月降水量增加0.96毫米),这主要归因于增强的中尺度大气环流(即非局地效应)。这类非局地降水增量随距砍伐区域距离增加而减弱,导致超过 60 公里的缓冲区出现显著降水减少。

旱季:砍伐区域及其所有分析缓冲区的降水量均减少,此时由蒸散发减少主导的局地效应占优势。

亚马逊雨林旱季雨季更替中森林砍伐-降水反馈机制

亚马逊雨林旱季雨季更替中森林砍伐-降水反馈机制

这项研究强调,在驱动不同季节和尺度下森林砍伐-降水响应的过程中,局地效应与非局地效应存在复杂的平衡关系,并突显了遏制亚马逊地区快速大规模森林流失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570-y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