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益生菌成人体“清道夫”?丨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发布

益生菌成人体“清道夫”?丨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发布

热门推荐: 研究成果 益生菌 微塑料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17
蓝晶微生物科学家发现特定益生菌能吸附微塑料并修复身体损伤,为解决微塑料对人体危害提供新思路,还介绍相关研发进展。

每天一杯奶茶、一份外卖,塑料制品早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然而,这些便利背后却暗藏危机——微塑料(Microplastic,MP)正悄然入侵人体,威胁健康。过去,科学家们的研究多聚焦于环境微塑料的去除,而针对其在人体内的毒性及排除策略研究仍属空白。

蓝晶最新研究带来曙光:全新发现的益生菌不仅能调节肠道,竟还能吸附微塑料、修复身体损伤。今天,让我们揭秘这场“人体排塑革命”背后的科学突破。

微塑料:潜伏在体内的“隐形杀手”

塑料制品在自然分解中产生的微塑料(小于 5 微米的塑料颗粒),早已遍布土壤、水源和空气。它们通过饮用水、海鲜、食盐甚至呼吸进入人体,如“幽灵”般穿透肠道屏障,沉积在肝脏、血液甚至大脑中。更可怕的是:

无法代谢:人体缺乏降解微塑料的机制,它们会长期蓄积,引发细胞毒性、慢性炎症;

全身危害:研究证实其与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甚至生殖系统问题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塑料与一些人体健康问题的相关性,而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清理人体内微塑料的解决方案——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异物如今仍大量潜伏在人体内,可能造成持续性的损伤。

科学突破:益生菌变身“微塑料克星”

面对这一全球难题,蓝晶微生物的科学家们从肠道中找到了拥有独特能力的益生菌,可以作为肠道的“清洁工”,促进人体排出微塑料。

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

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

图1&2:蓝晶微生物联合江南大学发表于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和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期刊的重磅成果,这两项研究显示,新型益生菌能够在体内吸附并促进微塑料的排泄并促进肠道环境修复,从而降低微塑料毒性,展示了肠道健康益处。

1、物理吸附:给微塑料装上“磁铁”

通过对数千株微生物的测试筛选,蓝晶微生物的科学家成功研发现了两种独特的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DT66和植物乳杆菌DT88,它们能像磁铁般吸附微塑料,形成“菌-塑料团”,将微塑料排出体外。实验证明:

● 小鼠肠道微塑料排泄率提升 36%,残留量减少超 60%;

● 扫描电镜清晰显示菌体表面“捕获”微塑料颗粒。

图中蓝色颗粒为微塑料,紫色颗粒为益生菌

图中蓝色颗粒为微塑料,紫色颗粒为益生菌

2、修复损伤:重建肠道“防御长城”

蓝晶微生物与江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研究揭示,上述发现的益生菌在人体肠道中不仅是“搬运工”,更是“修复师”:

● 加固屏障:提升紧密连接蛋白(例如 ZO-1),阻止微塑料穿透肠道;

● 抑制炎症:降低促炎因子 IL-6、TNF-α,促进抗炎因子 IL-10;

● 调控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加速微塑料排出。

这两项科研创新成果为人类应对微塑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为改善肠道健康、恢复微生态平衡开辟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健康意义。

蓝晶微生物:用“活”科技守护未来

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领军者,蓝晶微生物始终致力于用绿色方案解决环境、健康和农业等领域的挑战:

可降解塑料研发:开发替代传统塑料的 PHA 材料,180 天自然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益生菌产品创新:将“排塑益生菌”技术转化为安全高效的膳食补充剂,助力健康生活;

持续科研投入:联合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持续投入环境、健康和农业领域研究,推动微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清塑”行动建议

微塑料的防治需要你我共同积极参与。通过减少塑料使用、选择可降解制品,或尝试蓝晶的创新排塑益生菌产品,为地球环境和身体筑起双重防线。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