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 款I GF-1R靶向药获批,治疗成本降至进口药1/15
2025年3月14日,信达生物宣布其创新药信必敏(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款靶向I GF-1R的甲状腺眼病(TED)治疗药物。这一突破结束了TED患者长达70年的“无药可用”困境,并将治疗成本从进口药的数百万元大幅降低至可负担范围。
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获批截图
从“治标”到“治本”:I GF-1R靶向药如何颠覆传统治疗?
此前,TED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冲击、放疗和手术,但存在疗效短暂(复发率超50%)、副作用显著(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等问题。2020年,美国Horizon公司推出的teprotumumab(商品名Tepezza)虽能靶向I GF-1R,但单疗程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万元)的天价令多数患者却步。
I 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医药界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靶点,最早被研究用于抗肿瘤治疗,但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差点被行业放弃。然而,在TED中,它却成了“罪魁祸首”之一。
突眼症的病理机制复杂,I GF-1R在TED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中异常激活,通过促进炎症因子释放、透明质酸分泌及组织纤维化,导致眼球突出和视神经损伤。具体来说,它会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使眼球“被推出来”;同时,加重炎症反应,让眼睛持续肿胀,甚至压迫视神经;此外,它还影响脂肪代谢,导致眼眶组织异常增生,进一步加重突眼症状。这些连锁反应,使得患者不仅面临外观上的变化,更可能因视神经受损而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风险。
针对I GF-1R的靶向药,就是直接掐断TED的病理机制,让炎症消退、突眼缓解,真正从源头上阻止疾病发展。
信必敏临床数据:疗效比肩进口,成本优势显著
信必敏的临床数据相当亮眼,甚至在某些指标上略胜teprotumumab一筹。据信达生物2024年欧洲内分泌学会(ESE)公布数据,信必敏在III期试验中突眼改善率达85.8%,优于Tepezza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Teprotumumab关键试验(NCT03298867)显示,24周时突眼回退≥2mm的应答率为82.9%)。在炎症控制和视觉功能改善等方面,两款药物的表现几乎一致,而在安全性上,信必敏与进口药相当,未出现额外的严重不良反应。这使得信必敏具备了与Horizon竞品直接竞争的实力。信必敏采用即用型水针剂,避免了冻干粉针剂的复溶流程,可能提升临床操作效率。这意味着医生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患者的治疗体验也更佳。
目前,teprotumumab在中国尚未上市,即使未来进入国内,定价预计仍然会远超信必敏。国产靶向药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在于 “全球第二款+本土定价”,既能保证疗效,又能让患者真正用得起。同疗程,信必敏的治疗费用仅为1/15。并且由于该药物给药剂量与体重相关,中国患者体重较美国患者更轻,实际治疗费用也将更低。
结语:TED治疗进入靶向时代,信必敏能否引领变革?
70年来,TED患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I GF-1R靶向药的出现,让TED从“基本无解”变成了“可治可控”。信必敏的获批,不仅让中国患者有了更可负担的治疗方案,也可能在未来影响全球TED治疗格局。国产创新药正在从“跟跑者”变成真正的竞争者。信必敏能否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全球TED治疗的新标杆?让我们拭目以待。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