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Nature子刊:发现新型细胞外囊泡——膜泡体,超大、富含细胞器,且具有细胞样特性

Nature子刊:发现新型细胞外囊泡——膜泡体,超大、富含细胞器,且具有细胞样特性

作者:王聪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19
2025年2月21日,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发现并阐述Blebbisome(膜泡体)特性及功能。

细胞会释放出多种脂质双层封闭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迁移体等等,直径通常在30-10000 纳米之间,它们通过包装信号分子来促进细胞-细胞和细胞-环境之间的通讯,以避免降解和逃避免疫监视。细胞外囊泡还通过表面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接触与靶细胞相互作用以传递信号,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角色和媒介。

2025年2月21日,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Blebbisomes are large, organelle-ric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ith cell-like properti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发现并描述了一种细胞自主的、可运动的、富含细胞器的具有细胞样功能的细胞外囊泡,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胞外囊泡(直径可达 20 微米,相比之下,典型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直径仅为 50-100 纳米),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Blebbisome(该结构尚无对应的中文翻译,生物世界将其翻译为膜泡体)。

新研究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超大型功能性细胞外囊泡——Blebbisome(膜泡体),其主要特征如下:

释放与运动特性:

● 人类和小鼠细胞都能够主动释放 Blebbisome;

● 从母细胞脱离后仍保持自主运动能力,显示出显著的收缩依赖性膜泡化运动;

● 具备双向囊泡交互功能,可摄取细胞外囊泡,也能分泌外泌体及微囊泡。

具有破记录的大尺寸:

● 平均直径 10 微米,最大可达 20 微米,表面积普遍>50 平方微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胞外囊泡类型。

大尺寸

具有细胞样结构:

●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会释放包含活性、健康线粒体的Blebbisome,这使其进一步区分于 Exopher(直径3-4微米)和迁移体(直径0.5-3微米)等其它大型细胞外囊泡;

● 除了线粒体,Blebbisome 还包含了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内体、多囊泡内体等多种细胞器;

● Blebbisome 还具有细胞骨架结构,但没有可定义的细胞核。

Blebbisome(膜泡体)

Blebbisome(膜泡体)可以从细胞外环境中吸收并内化更小的细胞外囊泡,其内部存在的多囊泡内体和功能性细胞骨架表明自身可积极分泌更小的细胞外囊泡。

研究团队证实了纯化的 Blebbisome(膜泡体)可以释放 Syntenin-1 和 TSG-101 阳性的细胞外囊泡,以及 Annexin A1 和Annexin A2阳性的细胞外囊泡,分别代表了 30-120 纳米的外泌体和 150-1000 纳米的微囊泡。

研究团队还发现,在斑马鱼胚胎模型系统中,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在体内释放Blebbisome(膜泡体),并且可以从正常小鼠骨髓中分离Blebbisome(膜泡体)。

之前有研究显示,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上的 PD-L1 有助于免疫抑制。该研究发现,癌细胞释放含有大量免疫逃逸和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蛋白的 Blebbisome(膜泡体),包括 PD-L1、PD-L2、B7-H3、VISTA、PVR、Nectin-2、HLA-E、CD73 和 CD47。

这些发现揭示了细胞外囊泡(EV)介导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在胞外微环境中存在新的复杂维度,其中Blebbisome(膜泡体)通过其独特的囊泡交互能力,展现出作为“自主移动通信中枢”的生物学潜能。

细胞外囊泡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5-01621-0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