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业绩报告:营收增长与“烧钱”研发的博弈
2025年3月27日,诺诚健华(688428.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核心数据呈现“冰火两重天”:全年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36.7%,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但归母净亏损仍达4.41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超80%139。董事长崔霁松将2024年定义为“诺诚健华2.0阶段”的起点,国际化与管线突破成为关键词。与此同时,公司宣布第二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的中国上市申请(NDA)已提交,剑指“不限癌种”赛道,潜在全球市场规模超50亿美元。
核心产品隐忧:单一产品贡献99.1%的营收
奥布替尼作为公司“现金牛”,2024年贡献99.1%的营收(奥布替尼收入为10.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10.1亿元的99.01%),其三大适应症因医保覆盖推动销售额激增49.1%37。但单一产品依赖风险显著,尽管奥布替尼在澳大利亚、新加坡提交上市申请,但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国际化销售网络尚未成型。公司当前仅两款商业化产品,30余个在研项目中5项进入III期临床,后续管线能否接棒成为关键。
诺诚健华2024年研发投入达8.15亿元,资本化率不足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用于推进10余项全球临床试验,包括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的III期研究及ICP-332(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国际化布局上,2025年1月与康诺亚、Prolium Bioscience达成CD20×CD3双抗ICP-B02的海外授权协议,潜在交易总额5.2亿美元,成为年内中国Biotech最大对外授权案例之一。
研发豪赌:若成功,或将成为中国首个以“泛癌种+自免疾病”双轮驱动的Biotech
泛癌种”疗法(如针对NTRK、FGFR等基因变异的药物)具有“广谱抗癌”潜力,覆盖患者群体更广。例如,其第二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针对17种癌症类型,临床数据显示疗效优于现有疗法。此类药物若获批,可快速填补未满足临床需求,建立技术壁垒。
PD-1/L1抑制剂作为国内创新药最内卷的赛道,已出现严重同质化问题。截至2024年,国内PD-1/PD-L1临床试验登记超千项,但适应症高度集中于非小细胞肺癌等领域,导致价格战激烈、医保谈判压力巨大。例如,国产PD-1年治疗费用已低至3.7万元(医保后仅1.5万元),而进口品种价格高达60万元,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诺诚健华避开这一红海,转而聚焦NTRK基因融合等泛癌种靶点,可减少直接竞争,提升议价能力。相比PD-1需投入数十亿覆盖多适应症,泛癌种药物可通过单一临床试验覆盖多瘤种,降低研发成本。同时,泛癌种药物更易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缩短海外上市周期。
zurletrectinib的NDA提交——该药针对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覆盖肺癌、甲状腺癌等17种癌症类型。临床数据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不同实体瘤 NTRK 基因融合阳性患者中观察到 ORR(总缓解率)为 80-90%。若获批,或打破跨国药企在“泛癌种”赛道的垄断。通过泛癌种药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的结合,诺诚健华构建了“血液瘤+实体瘤+自免疾病”的多元化矩阵,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风险。
结束语
若成功,其或将成为中国首个以“泛癌种+自免疾病”双轮驱动的Biotech;若失败,则可能因管线过于前沿而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这一决策既是机遇,亦是赌注,需持续关注关键临床节点与BD进展。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