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西安交大/河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西安交大/河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作者:王聪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09
2025年4月8日,多校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首 创Nd@C82与PMMA耦合结构,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揭示新机制并提供设计新路径。

近年来,作为光伏领域的新兴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以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低温溶液加工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战略制高点。然而,其商业化面临着一个关键挑战——如何同时实现高功率转换效率(PCE)和高稳定性。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中使用聚合物界面,可以通过阻挡水和氧气以及抑制离子互扩散来提高耐久性,但其电子屏蔽作用对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构成了挑战。

2025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梁超研究员、河南大学李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蔡文婷研究员、杨涛研究员、杨生春教授、澳门大学邢贵川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林越辛、林智超、吕世丽、水源、朱文静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A Nd@C82-polymer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的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界面工程,首 创了一种内嵌金属富勒烯分子 Nd@C82 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耦合结构,对钙钛矿层进行原位封装,其具有超快电子提取和原位封装的特性,从而促进均匀的电子提取并抑制离子互扩散,从而有效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

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Nd@C82 聚合物耦合层分别在 0.08 平方厘米和 16 平方厘米(组件)的开口面积下,实现了 26.78%(认证值为 26.29%)和 23.08% 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湿热测试条件(ISOS-D-3标准)下经过 1000 小时效率仍保持在 99% 以上。

这一创新成果揭示了一种分子界面极化调控新机制,将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设计开发提供了新路径。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961-9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