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等关税”税率飙升至125%中方后续不再予以理会
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4月11日下午,中国宣布对美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警报,告知用户其用于豁免货运关税的系统出现故障,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尚未征收关税。
美国《豁免此次从价税商品附录》显示,超过90%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以及维生素类、氨基酸类等大宗原料药仍被纳入豁免清单,仅布洛芬、去甲伪麻 黄碱等少数原料药未获豁免。
然而特朗普的表态增加了药品领域关税的不确定性。
从国别来看,多年来美国一直位居我国出口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同时,美国也是我国医药产品第一大进口市场。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4年,我国对美国的医药贸易出口额为190.47亿美元,其中医疗器械类达117.58亿美元,西药达64.25亿美元,中药8.7亿美元;至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医药商品总额达150.57亿美元,医疗器械类达85.24亿美元,西药类为63.33亿美元,中成药为2.02亿美元。
图片来源:《稳中有变,在变局中探寻新机遇——未来四年特朗普新任期内中美医药合作走势分析》,作者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对外合作部 张小会,原载于《中国医药报》。
二、“对等关税”对医药行业潜在影响分析
基于截至目前的情况,综合中信建投《关税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坚定看好创新、自主可控和出海的长期趋势》等研究报告,关税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可能如下。
国产创新药:出海主要通过BD合作对外授权,不产生商品销售逻辑,短期内关税影响有限。
进口药品:关税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口药品的毛利率,潜在影响后续供货量。
美国对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额已由2018年的27.79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98.97亿美元,占同期对外出口的比重也由5.79%升至10.96%。有分析指出,在国内市场,可能会因为进口药品的成本及价格上涨,从而加速国产替代。
据Insight数据库梳理,目前在美国生产并进口到中国的药品有140个,涉及规格300多个(筛选条件为NMPA境外生产药品数据中厂商国家/地区为美国的注册证号数据)。
从药物类别来看,化药最多,有108个,共计244个品规。其中包括很多明星药,例如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强生的伊布替尼胶囊、礼来的替尔泊肽注射液等;生物制品有32个,共计63个品规。其中,单抗类药物最多,有20个,共计35个品规。这些药品大多为跨国药企的原研药,其中罗氏有4款,礼来有3款,强生、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安进分别有2款
CXO及制药业链上游:由于美国“对等关税”药品阶段性豁免,目前影响较为有限,后续需关注美国制造业回流情况。
当地时间4月10日,诺华宣布,计划未来5年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使生产能力覆盖原料药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以及二次生产和包装等,确保诺华为美国患者提供的所有关键药物都将在美国生产。
截自诺华美区官网
按照计划,诺华将在美国新建7家工厂,其中3个专注于生物制剂原料药、制剂产品、医疗器械组装与包装,1个专注于化学原料药、口服固体制剂及包装,2个放射性配体疗法(RLT)生产基地,1个生物医学研究创新中心。
医疗器械:电生理、主动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眼科耗材、吻合器/超声刀等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IVD、骨科、BGM血糖等美国企业在中国也一定市场,看好中国的高值耗材和IVD进口替代。
原料药:绝大多数品类本次豁免加征关税。
中邮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也指出,美国约30%的药品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若既有关税持续,可能导致美国药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其寻求替代来源(如印度)。但印度70%原料药依赖中国,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仍具议价权。另外据原料情报局消息,单纯从数量上看,原产地在美国的原料药仅有50多个,占境外生产原料药的比例不足2%,整体比重并不大。除了维生素巨头帝斯曼深耕国内原料业务多年之外,跨国公司申报进口的原料药中,绝大部分是给在国内的制剂子公司使用,对外销售并不多。进口关税增加带来的进口原料药成本上升对于国内医药市场冲击有限。
血制品:关税影响进口白蛋白、重组VII因子产品价格,国产品种存在量价齐升机会。
疫苗:目前国内疫苗产品中,进口品种占比较大的品类有HPV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和联苗,其进口厂商包括默沙东、GSK、辉瑞和赛诺菲、其中辉瑞和默沙东为美国企业。若国内对美国生产产品加征关税,预计将对默沙东4价HPV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价格造成一定影响。03还有更多不确定性?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对外合作部张小会在《稳中有变,在变局中探寻新机遇——未来四年特朗普新任期内中美医药合作走势分析》一文中曾指出:
特朗普新任期内对中美医药合作走势的影响包括,合作利空将逐渐释放;对美医药产品出口可能下滑;投融资合作可能面临更多限制;对美License-out可能回落;我国医药领域“卡脖子”强度可能加大;在多双边合作场景中的博弈可能加剧。
随着中国创新药崛起,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管线数量及金额在2024年达到新高——交易超百次,总交易额超500亿美元,美国是重要的买方。有媒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有41起,总金额370亿美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的水平。
4月8日,美国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和行动计划。
这份报告在开篇即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生物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形势正在迅速变化。一年多前,我们断言美国仍然领先,尽管中国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超越我们。现在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美国在新兴生物技术的关键领域正在落后。”
4月2日,NIH发布公告,通知从4月4日起,禁止6个国家访问NIH的受控数据库(controlled-access data repositories),其中就包括中国。
中美博弈之下,对于创新药出海还将产生何种影响,脱钩之下,中国创新药如何突出重围也可能成为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关键挑战。
在美国生产的 140 个进口药品清单(附表格);来源:Insight数据库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