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次出售股权,达仁堂挥别“利润奶牛”
2025年4月15日,达仁堂(600329.SH)公告称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HaleonCHSARL转让所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4.6%股权、7.4%股权,交易价格分别为6.22亿元、10.01 亿元。经初步测算,该项交易预计影响当期投资收益约15.4亿元人民币。
天津史克主营西药生产销售,与达仁堂的中药核心业务关联度有限。此次交易一旦完成,达仁堂将彻底退出天津史克的股东行列,聚焦自身主业。
这并非达仁堂首次公开出售天津史克股权。2024年9月,达仁堂向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转让13%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7.59亿元。同年底,达仁堂成功出售天津史克股权实现处置收益17.1亿元。交易完成后,达仁堂持股比例降至12%。
彼时的股权转让也让达仁堂实现业绩“逆袭”,2024年净利润预增超118%,但同时也引发争议,部分投资者认为此举牺牲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可能对公司未来增长潜力造成影响。
天津史克全称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9月,由天津中新药业(达仁堂前身)与外资方葛兰素史克(GSK)等共同组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中外合资制药企业之一。曾被业内称为“中国制药业的黄埔军校”。
其核心业务聚焦于OTC(非处方药)和保健品,旗下拥有多个市场占有率极高的明星产品,如止痛药市场第一 品牌芬必得、感冒药头部品牌康泰克、皮肤抗感染领域龙头百多邦等。
天津史克近年来的营收表现也比较突出。2023年,天津史克营收35.8亿元,净利润9.81亿元;2024年,营收35.59亿元,净利润7.11亿元。截至2024年底,天津史克总资产27.53亿元,净资产10.72亿元。
2023年,达仁堂从天津史克获得的投资收益约2.45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25%。
天津史克作为合资企业,运营成熟且市场稳定,无需达仁堂投入大量资源即可持续盈利,因此被投资者视为“现金奶牛”。达仁堂仅通过两次出售股权就累计获得超33亿元现金流入,显著增厚净利润。
二、达仁堂退出,赫力昂全面接管天津史克
2024年,赫力昂收购达仁堂所持13%股权份额和天津医药所持20%股权份额后,就有业内人士猜测,赫力昂将全部收购天津史克剩余股权。
此次达仁堂出售剩余12%股权,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猜测。
本次交易价格符合市场水平且相比于资产评估价值有35%的溢价。除了可以为达仁堂股东带来可观的财务收益,增加公司现金流,有利于其聚焦主业,进行业务扩张外,此次出售极有可能与合资协议到期有关。
根据赫力昂(HLN.NYSE)此前公告,中美史克的合资协议原本于2024年9月到期,但已延长至2025年6月。
在合作期临近结束时,外资股东赫力昂(GSK拆分出的消费者保健业务公司)提出收购中方股权,以符合中国放开外资药企股权比例限制的政策(允许外资独资)。
达仁堂作为财务投资者,也只能无奈清仓退出。
本次交易完成后,Haleon UK Services Limited(赫力昂(英国))仍旧持有天津史克55%的股份,而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增至37%;赫力昂瑞士公司Haleon CH SARL (CHE-102.429.188)持股7.40%。
Haleon成立于2019年7月,由葛兰素史克与辉瑞的消费者保健业务合并而成,后于2022年7月从GSK分拆独立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个月,辉瑞以25亿英镑(约合32.4亿美元)的价格清仓了赫力昂(Haleon)的全部股份。辉瑞的退出使Haleon可以更加独立地制定发展战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拓展。
作为全球 领先的独立消费健康公司,赫力昂旗下拥有钙尔奇、善存、舒适达等众多知名品牌,天津史克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扩充其在华产品矩阵。
近年来,医药行业面临政策、资本和市场竞争的多重压力,许多药企选择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药企剥离非核心资产,不仅优化了资产结构,还回笼了大量资金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这种“瘦身”策略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预计更多企业将采取类似策略。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