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潜在重磅炸弹药物,摔了一跤。昨日,赛诺菲在呼吸类型疾病上的标杆管线——OX40L单抗——Amlitelimab在哮喘适应症的临床II期试验宣告失利。本来上个月安进的同靶点管线Rocatinlimab上个月刚刚官宣了适应症的成功,让大家对该靶点增添了几份信心。
如今,度普利尤单抗140多亿的销售额横在管线面前,如此巨额的单品市场等着后线药物去瓜分。OX40靶点的单抗是否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竞争者,这个靶点又是否有其它道路可以走?它未来的预期,至少自免炎症市场是极度关心的。
OX40靶点——上游的调节者
OX40靶点很像PD-1,分硬币的正反两面,硬币的正面可以治疗癌症,硬币的反面可以治疗自免炎症类疾病。这是这个靶点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下面介绍一下OX40靶点的机制。OX40和它们配体OX40L是重要的免疫系统调节通路。大概如图所示,OX40L在抗原呈递细胞上表达,OX40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二者连接,便会产生免疫效应,刺激效应CD4+和CD8+T细胞群的克隆扩增,上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T细胞的存活。
(图片来源:An OX-Tra’Ordinary Tale: The Role of OX40 and OX40L in Atopic Dermatitis)
而以我们此前叙述较多的免疫系统的两面性可以了解,免疫系统过强,会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太弱,就是癌症了。而对于OX40-OX40L这对组合而言,有以下几个通路是必须被提到的。
1)PI3K-PKB/Akt通路和NF-κB1通路。PI3K-PKB/Akt通路对细胞生长,代谢具有非常正面促进的效应,NF-κB1通路能刺激细胞内抗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促进T细胞存活;这两条是基本公理。而OX40-OX40L靶点被激活后,一方面能促进PI3K-PKB/Akt通路被激活,另一方面能促进NF-κB1通路被激活,从而促进T细胞的生长和抗凋亡。
2)FoxP3的表达。FoxP3在CD+T细胞的表达可以促进Treg细胞的产生,众所周知,Treg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对免疫系统是起负面作用的。而OX-40通路被激活后,T细胞内FoxP3的表达就会被下调,阻止Treg的产生,免疫功能抑制作用被削弱。
3)炎症微环境中的情况。在炎症微环境当中,IL-4和IFN-γ这些炎症细胞因子是富集状态,这些富集状态的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如果OX-40通路再被激活,将会导致效应CD4+ T细胞群优先扩增,从而促进免疫反应,在炎症和自免的疾病上,OX40的机制大致如此。它是通过调节T细胞间接调节细胞因子的,因此作用会更为间接。这点有利有弊,会在下文的临床实践中看出一些东西。从这个角度我们去看,OX40-OX40L通路既然激活是会诱导免疫反应增强的,那只要想办法抑制该通路激活即可,从这个角度出发,该通路的单抗就应运而生了。
而目前来看,OX40单抗管线有两条是属于遥遥领先的状态,分别是安进的Rocatinlimab和赛诺菲的Amlitelimab。
OX40单抗漫漫征途
我们从现在的自免单品格局来看,目前自免/炎症疾病方面,排名前三的单品分别是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靶向IL-4R,属于那种上市不久就成为爆款的。
然后是艾伯维的利生奇珠单抗,靶向IL-23,最早获批于2019年,也属于上市不久就成为爆款的。再然后是强生的乌司奴单抗,这款单抗上市已久(2009年FDA获批),靶向IL-12和IL-23的p40亚基。除此之外,还有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靶向IL-17,上市于2017年。
现在的问题是,自免的靶点似乎陷入了一种同质化内卷的状态,从国内数年之内获批的IL-17,IL-23单抗的管线数量来看就可见一斑,出路在哪?一方面是排列组合,做出现有靶点组合成双抗的形式,这点上,国内信达,康方,恒瑞等大型药企都在做,这条路风险更小,出疗效并不难,只是迭代必要性是否紧迫的问题。另一条路,就是要寻找新靶点了,这条路风险更高,但总要有企业去做从零到一的事情。而OX40靶点,便是从零开始探索的。
从癌症的激动剂到自免/炎症的抑制剂。它作为一个很新颖的靶点,有多条管线进行着临床。
clinical trial显示,最早的用在自免上的管线是KHK4083,原研方是协和麒麟株式会社。检索到的信息是在2016年开始的临床II期试验,适应症是溃疡性肠炎,不过该条管线后来成名是凭借特异性皮炎。再然后,2021年2月,协和麒麟的KHK4083在特异性皮炎适应症II期临床上做出了非常优异的临床结果,随后6月份,BD谈成,安进发布公告宣布与协和麒麟共同开发KHK4083,首付款高达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高达8.5亿美元;现在,它的名字叫Rocatinlimab,或者AMG-451。然后就是它特异性皮炎适应症在II和III期数据上的成功了。
临床2b期的数据发表在了柳叶刀杂志上。再后来的III期试验再次成功,它也目前基本确定将要成为全球首 款上市的OX40单抗了。这里我们浅析临床III期数据,它的三期临床Rocket项目包括了8个临床试验,目前披露了三个试验数据,全部成功。
分别为ROCKET-IGNITE,ROCKET-SHUTTLE与ROCKET-HORIZON。这里我们以HORIZON试验为例,726例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Rocatinlimab或安慰剂治疗,均在负荷方案后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Rocatinlimab的剂量为300毫克。联合主要终点是特应性皮炎验证研究者整体评估(vIGA-AD)评分为0或1分(痊愈或几乎痊愈),以及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75评分减少75%或以上。
最后结果上,Rocatinlimab组和安慰剂组的EASI-75缓解率分别为32.8%和13.7%。vIGA-AD0/1的响应率为19.3%和6.6%。当然,这个三期临床是被解读成稍稍不及预期的情况,因为II期数据上,300mg剂量组的vIGA-AD 0/1的响应率达到了30.8%。不过对比安慰剂,疗效终归是非常好,临床II期到III期数据有所下滑是常见现象。
但它或许面临疗效不及度普利尤单抗的问题,作为非头对头对比,度普利尤单抗的三期临床大概响应率是36%-38%,EASI-75缓解率达到了50%左右。如果一定要用机制去解释疗效的话,那么可以解释为OX40单抗作用位置太过上游,太过间接,要经历T细胞自身内部的传导才能起作用,而不像IL-17作用那么直接。从中也可以看到IL-17这种作用直接,疗效显著靶点的稀缺性。就像减肥药的靶点GLP-1不世出一样,很多疗效显著的靶点可能真的就是突然试错试出来的,而可能其它同适应症的靶点有疗效,但就是没那么显著。有些效果可能在临床I期就能看出来,有些可能一定要到最后三期揭盲才能看出来。
当然,OX40作为上游靶点也有它的优势所在。即下游单抗不能很好去解决瘙痒越挠越痒的问题,但OX40单抗作为上游抑制剂,可以很好去调控Th1/Th2/Th17/Th22通路,从而一定程度可以解决特应性皮炎的瘙痒问题。这将较好地提升患者依从性,算是OX40的一个差异化优势所在。
Amlitelimab前景几何
Amlitelimab也是赛诺菲高价BD的管线。
它原研于Kymab,该biotech在2021年1月被赛诺菲高价收购,11亿美元预付款,3.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该收购主要就是为了拿到KY1005的全球权益,该管线后来叫Amlitelimab。赛诺菲对它寄予厚望,给出了50亿欧元的销售峰值预测。要达到这么多欧元,自然需要多项适应症做支撑。
目前它开的适应症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赛诺菲官网)
而哮喘只是诸多适应症的一个。其实比较来说,Amlitelimab在特异性皮炎上的临床数据还算不错,最高剂量下,24周时IGA 0/1应答数量百分比达到了45.5%,而24周EASI-75应答者数量达到了54.5%,非常惊艳。
但还是老问题,这个疗效能否在临床III期上持续,目前还是不要去武断地下结论Amlitelimab就一定是best in class为好,III期临床预期在明年读出数据。而哮喘方面,没有成功确实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但如上图适应症布局所示,并不意味着给该药判了死刑。
未来大头还是在特异性皮炎市场之上。除了安进和赛诺菲的OX40单抗之外,创响生物(目前已经与IKNA合并)的OX40是最惊艳的。它在数月前公布了临床IIa期试验的顶线结果。
这款药物目前辗转来到了英迈生物手中。该单抗Fc段抗体沉默使得ADCC功能消失,可以提高药物的耐受性,例如无发热或者寒颤反应。此外,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超长的给药间隔,可以实现六个月一次的给药。
今天阐述的这件事情让我们深入思考的或许是一个问题:自免疾病的靶点未来如何发展?
如果以癌症为类比的话,癌症抗体这些年的发展趋势就是排列组合,从单抗到双抗,三抗,这是最稳健的路子,即便可能双抗相对于单抗没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但至少一定是有疗效的,而拓展新靶点将面临着疗效小于等于安慰剂,从而多年努力和巨量投入打水漂的风险。这种高风险的事情,美股biotech敢于尝试,但中国biotech尝试不起。
从癌症到自免,或许道理是类似的,所以现在信达,康方等大型药企都在发展自免的双抗,以求通过叠加效应产生更好的疗效,这种求稳的管线开发策略无可厚非。
结语:
OX40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最重要的就是新靶点可能有效,但它真的不一定比老靶点优秀,有些老靶点就是不世出的颠覆性靶点。但是在经济繁荣,融资容易的时代里,这种探索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如果再融资不易的寒冬,不确定性高的新靶点或许就显得困难和不合时宜了。当前排列组合式的求稳,或许就是最 好的路。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