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 供应商
  • CAS号
  • 采购
  • 资讯
  • 会展活动

热搜关键词: 制药机械 无水柠檬酸 人参提取物 甲酸铬 氨苄西林 >>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际动态 >> 看病贵?美国才贵! 17.8%,不都是药价惹的祸

看病贵?美国才贵! 17.8%,不都是药价惹的祸

https://www.cphi.cn   2018-03-30 11:23 来源:健点子ihealth 作者:毕阳

美国可谓看病贵。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医疗支出占比最高,每人平均每年10000万美元用于医疗。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7.8%都用于了治病,这个比率在哈佛研究的十个国家中最高,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两倍。

       美国可谓看病贵。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医疗支出占比,每人平均每年10000万美元用于医疗。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7.8%都用于了治病,这个比率在哈佛研究的十个国家中,甚至是一些国家的两倍。

       虽然人们看病的次数并比不其他国家更多,为什么在美国,看病这么贵?

       根据哈佛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教授Ashish Jha的研究,三个因素造成了医疗保健支出高昂。以及可能花费较少的一些方法。

       (哈佛学者Ashish Jha)

       第一,药太贵。

       “美国患者支付的药费几乎是其他高收入国家的药费的三倍,这并不因为患者吃了更多的药丸,而是他们支付给每个药片的费用太高,”这位学者指出。

       在美国,竞争不够尤其是仿制药的进口受到限制,导致了患者支付的药费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虽然目前市场上,80%的用药都是仿制药,但是由于国外获批的仿制药,不能进口到美国,因此,国内的仿制药厂商就肆无忌惮地抬高药价,因为缺乏竞争的原因。

       药价不断高涨一直是美国制药行业的诟病。2017年的一份报告发现,药价每年呈现20-30%的两位数上涨,让患者感到吃不消。

       有的救命药,例如治疗过敏的紧急反应的Epipen,也在不断调价。最明显的一个例子,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夫可特,这个已经在世界各国上市,但是作为治疗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DMD首次获得批准。2016年批准上市后,价格也不菲,一个疗程就需89,000美元,约合62万人民币。

       即使在打了折扣和返款后,价格仍然为54,000美元,约合37万元。

       药价的居高不下不仅引起了国会议员的注意,就连一些药企老总也担心,这样的定价模式不可持续。比如,世界大药企葛兰素史克的前总裁安伟烈,在退下来后如今的一个工作,就是研究如何“砍药价”。

       “由于一些政策的原因, 这使得很难从其他国家进口仿制药,因此,美国国内的药企可以肆意抬高药价,”这位哈佛学者表示。

       第二,医生和护士工资高。

       美国医生的薪水是欧洲国家的两倍。这还是家庭和全科医生的工资差距。对于一些专科医生,美国专科医生的薪酬甚至是欧洲同行的五倍。

       欧洲国家对于医生的薪水做出规定,因此有一定限制。而在美国,高技术的人才普遍抢手,因此,如果希望得到医生,必须和其他高技术的职业一样,需要支付高新才能吸引人才。这样造成了医学院的学费高,培养医生的成本高,医生的薪水高的“三高”现象。

       第三,行政成本高。

       尽管在反映医生工作的电视秀中,美国医生以高效著称,手持电子病历,常常是一路小跑,快节奏,疑难杂症也全员出动,一一攻克。但是,看不见的是数据的维护,医疗纠纷,医保支付表格,等等,庞大的文件堆,许多行政人员,众多的IT人员和要签的一系列表格。

       不是他们看病太多,而是每次看病支付太贵!而看病贵的难题,随着一系列药企的大规模并购,医院的大规模整合,也会加剧。因为,这些并购整合减少了竞争,对于降低药价并不会有利。

       最后,哈佛学者建议,使用反垄断条例,减少并购,增加竞争,让医疗支出降下来,患者才能真正获利。

       对于看病贵,你怎么看?

       参考文章:

       https://www.npr.org/sections/money/2018/03/27/597393265/costly-care-in-america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预登记

如果这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市场动态更多 >>
主编视角更多 >>
热门标签更多

投稿合作联系方式: Kelly.Xiao@imsinoexpo.com 021-33392297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55号城开国际大厦7-8楼 200030

CPHI 网上贸易平台: CPHI.cn| Pharmasources.com| CPHI-Online.com
客服热线:  86-400 610 1188 (周一至周五 9: 00-18: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