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马上就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冲刺阶段,厂长的意思肯定是要保证完成全年的产量,当然这并不是我厂年度目标的全部,任务要完成,成本也要控制得住,质量损失要控制在年度目标范围之内,这就包括返工、不合格品、退货等损失。总结下来说是,年度的产量和质量都要保证。
当然按照GMP要求,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因此这两项质量目标落在了生产和质量两位负责人身上。两人各管一摊。两位负责人分别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关于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方面,分析以前生产任务不佳的原因,生产效率的落后,其中一重要情形就是因质量不良造成生产输出错误,如生产部门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宁愿使用不良来料或质量检测未出结果即投入了生产,当生产出不合格品也不承认自己有错,还要推到原辅料上,按以前员工的思想,对他们来说,停线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不良材料是哪些急功近利的管理者批准的。这种情况下生产的效率越高,浪费就越大,高产出意味着高浪费。但从今年开始,必须按规定执行物料的领用。宁可牺牲一点等待检验的时间,也要等结果。今年生产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向进行提升。
第一、人员合理利用,有效安排,有效沟通,减少工作安排不当导致的生产时间浪费,一次把事情做对,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保障岗位操作标准,鼓励员工进行目标提升献策,采纳后有奖励,调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员工投入更多精力,发挥潜力。
第二、生产设备方面,主抓设备预防性维护落实情况,治“未病”,减少故障时间、停机损失、不良修正损失,来提升设备综合效率,从而提升产量。日常备品备件保证供应,做好备件库存动态管理,保证备件的不因到货不及时而得不到及时更换。
第三、原材料方面,合理划分材料的放置区域,做好现场6S和目视管理,减少寻找材料的时间。
第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频繁的更换产品生产、清洁、更换模具的时间损失。合理安排生产工序,避免重复作业。识别瓶颈工序,对最慢工序进行专项改善,可考虑在必要的时候引入机械代人工作业。
质量负责人也从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认为企业要生存,需要狠抓质量。为此制定了三方面的措施来对质量进行保障。
第一、过程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必须完善,不能把隐患留到最后一道工序,那样质量损失会很重,提倡生产操作的合规性监督,发生不规范及时纠偏,不要害怕出现OOS/OOT,出现每一次不符合,都是指引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走,并且做好整改后,的持续关注,防止出现改进了这一点反而引出了新的错误。工艺文件需要持续完善,质量部门必须提供相对完善的检验标准与检验作业规程、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严格控制原辅材料质量关,原材料进厂后,及时检验,并出具报告单,生产工艺员必须依照原辅料的检验报告来出具生产指令,原来的电话询问检验结果,计算投料的情况不能现发生。未经检验合格或质量认定的原辅材料不准入库和上线使用。仓库管理员根据原料检验报告验收入库,不合格原料要分别存放。
第三、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体系建设。从高层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中层管理人员才能够重视产品的质量管控,从而带动员工去做好产品的质量,做到全员教育、全员把关;强化质量意识,质量和绩效考核挂钩,持续开展质量改善活动,基层人员参与QC小组活动、质量改善项止攻关等活动。
今年到目前为止,生产目标和质量目标都在按照年度目标分解到月度的目标在完成,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配合的很好。两位负责人也经常展开有效的沟通。看来是配合的不错,今年两位领导的奖金我看大概率是能全额到手。
为此我体会到,质量二字,不是一个词,而有质才有量,在我们制药企业就代表着质与量之战的本质,就是质量与数量的认知,质量看似不存在,但又体现在方方面面,好的质量管理,合格率会上升,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质量和产量相辅相成,做好质量才有产量,一味的追求质量,那么没有产量也是枉然!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工艺设计的质量、设备及其维护保养的质量、来料的质量、操作人员的技能等都可以提高有效益的生产效率,这种状况下,产量是质量的结果,即高质量导致高产量,低质量导致低产量。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