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导航
CPHI制药在线 资讯 又一家药企退市

又一家药企退市

热门推荐: 医药股 吉药控股 并购
作者:苒苒  来源:赛柏蓝
  2025-04-28
4月23日晚,吉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药控股”,股票代码 300108)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终止上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4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又一个医药股倒下,吉药控股正式退市。

       退市导火 索债务黑洞、资产崩盘...

       4月23日晚,吉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药控股”,股票代码 300108)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终止上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4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吉药控股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双龙股份。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后,业务逐步拓展。旗下业务包含中西成药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构建起以医药工业(中西成药生产)、医药商业(批发、代理)、医药零售、医疗医养(医疗结合的养老服务)等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业务体系。

       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切入医药领域,2017年更名后形成“医药+化工”双主业。医药板块涵盖中西成药、生物制药等15个剂型,化工板块以白炭黑生产为主,曾为国防化工定点企业。

       在其2016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医药板块在其业务构成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彼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其中化工行业贡献1.75亿元,占比23.39%;医药行业贡献5.66亿元,占比高达75.85%。

       在发展初期,吉药凭借对医药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布局,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然而,近年来,吉药却陷入了困境,连续亏损、债务危机等问题接踵而至,致使这家药企从曾经的资本宠儿走到令人唏嘘的退市局面......

       首先,是并购后遗症显现。2014~2019年间,吉药通过高溢价并购快速扩张,先后将金宝药业、普华制药、亚利大胶丸等10余家药企收入囊中,累计斥资超20亿元。这些并购动作短期内推高了营收规模(2017年营收一度突破15亿元),却也导致商誉规模飙升至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40%。

       其并购的企业多为区域性中小药企,缺乏核心专利或独家品种,且管理团队与公司协同性不足。2018年起,随着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被并购企业业绩集体变脸:金宝药业承诺期内净利润缩水60%,普华制药核心产品因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被淘汰。

       2019-2024年,吉药不得不对这些标的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相当于同期营收总和的1.2倍。巨额减值直接导致公司连续5年净利润为负,净资产一度跌破-5亿元,触发“财务类退市”预警

       其次,在中成药领域,吉药对传统产品缺乏深度二次开发,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导致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走低。

       2024年全年,吉药预计未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8.3亿元至-11.8亿元。同时,吉药负债率高达161.77%,累计诉讼金额18.56亿元,子公司资产被查封导致生产停摆,形成“母公司拖累子公司”的恶性循环。债务逾期问题致使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资金链的断裂让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陷入了混乱,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被严重削弱。

       2019年,吉药还因筹划收购修正药业股权事项中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查实,公司在未明确交易对方资质、标的资产估值依据的情况下,多次发布含误导性陈述的重组公告,导致股价异常波动。

       时任董事长孙军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因未履行审慎义务,被证监会处以20万元罚款,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这场“蛇吞象”的闹剧充分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层缺陷。

       退市潮下多家药企来到“清退”边缘

       吉药的退市为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压力的双重挑战下,那些经营不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药企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除吉药外,2025年已有多家药企被终止上市或濒临退市,涉及大理药业、普利制药、龙津药业、景峰医药等

       大理药业:2025年3月14日,大理药业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2025年3月21日。这家201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作为云南大理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核心产品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受政策影响颇深。

       自2017年中药注射液管理趋严后,相关产品销售额整体回落,公司业绩首次“断崖式”下跌。此后,受中成药集采、医保支付限制等因素影响,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和数量持续下降,营收逐年下滑,已连续多年亏损。

       普利制药:4月18日晚间,*ST普利(30063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18日收到通知,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上市。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4月28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5月21日,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摘牌并终止上市。

       公司因财务造假,连续两年虚增收入超10亿元、利润造假6.95亿元,2025年被证监会查实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这家曾经在化药制剂领域的头部企业,因严重违背市场规则而轰然崩塌。

       龙津药业: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均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25日起停牌。

       长期以来,龙津药业主打产品结构单一,除注射用灯盏花素外,已上市的化学仿制药产品收入规模极为有限。尽管公司一直努力突破单品依赖,积极投身心脑血管类、代谢类等高端化学仿制药或创新药的研发与技术引进,试图拓宽产品线,但目前成效不彰,盈利能力与整体抗风险能力依旧薄弱。

       4月21日晚,南华生物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宣布业绩由盈转亏,业绩“变脸”更导致公司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将被*ST;长药控股因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且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4月22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此外,塞隆药业、双成药业、景峰医药、四环生物等也面临着各种退市风险,或因业绩不佳,或因债务问题,或因产品竞争力不足等。

       2024年,随着新“国九条”重磅落地,上市公司财务类退市占比急剧攀升,超96%的退市企业因财务指标不达标黯然离场,医药行业,沦为重灾区。

       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医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优化管理、提升竞争力的企业,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而那些依赖传统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相关文章

合作咨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57